15日媒体报道,东星航空将在月底召开第三次债权人会议,进行最后一次破产清算,随后东星航空将被注销法人资格。如无意外,这或许将是媒体对于东星航空最后的关注。而一手创立东星航空的兰世立,也在此前因逃避追缴欠税罪而身陷囹圄。企业和它的创始人一同倾覆,不能不说带有极大的悲情色彩。 很多人将兰世立的失势归结为性格原因,他过于自负和强势,对自己前期的奋斗和成功形成一种“天命所归”的错觉,以至于在经营上一味猛冲猛打,甚至在身处逆境时不惜和政府“交恶”。只是,兰世立虽将东星航空带到了悬崖边上,但目睹了去年东星航空重整风波的人士都看得出来,只要当地政府不反对,东星航空在外来资本的撬动下未必不会重新“振翅高飞”。 于是我们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三大航”遭受燃油套保巨亏,有财政部出来进行兜底,而当东星航空奔走呼号欲用市场的方式进行自我重整,各类债权人和重量级投资人也列出种种可行性颇高的方案时,当地政府始终不为所动,死死地堵住了东星航空重生的最后一点希望。这里面既有对兰世立个人狂狷性格的不快,也流露出对民营航空公司整体的不信任感。 对于陷入危机的民营企业,“救还是不救?”在这个哈姆雷特式诘问的背后,是人们对政府角色的迷惑。当一家民营企业和政府关系处于“蜜月期”时,政府会给予其各种政策、资源方面的倾斜,可当这种关系“交恶”时,政府也将这种情绪带到了市场上。在东星航空身上,我们看到当地政府宁愿让其破产,也不愿给兰世立东山再起的机会,可见双方芥蒂之深。而对于先天不足的民营航空公司,如何处理政商关系,也成为制约其能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兰世立和他的东星航空,只是以最惨淡的方式呈现过去一年民营航空公司纷纷“折翅”的境遇。曾经意气风发,被寄希望于发挥“鲶鱼效应”的五大民营航空公司中,深航被“国家队”收编、鹰联航空委身于地方政府、奥凯航空元气大伤、东星航空走向破产,只剩下春秋航空还在勉力维持。虽说“城头变幻大王旗”是市场的必然,可变幻得为何总是民营航空的旗子?个中原因正如一位民营航空人士私底下所言,“国企是大儿子,我们连小儿子都不是,就是私生子”。虽然航空市场对民营资本放开,但毋庸讳言,市场环境从来都是偏向“三大航”的。 在中国经济的大潮中,兰世立不过是一个浪花,或许吴晓波在写第三本“大败局”时会将其收录。只是希望,在若干年后,当我们再次品读兰世立时,少一些成王败寇的惯性,多一些对中国市场经济环境进程的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