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岁末年终,民航又将迎来旅客出行的高峰,随着乘机旅客越来越多,飞机上也出现了过去只在火车、长途汽车上经常发生的旅客财物被盗案件。很多旅客可能会问,机上盗窃事件有哪些特征,航班上的工作人员会如何处理,旅客又该怎样防范呢? 本版将针对“空中盗窃”事件展开讨论,希望引起广大旅客的重视,给大家提个醒,在乘机出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警惕,保管好自己的财物,莫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从外表上看,航班上的“三只手”斯文得体,与普通旅客没有任何差别。但种种迹象表明,机上盗窃已经不是简单的偷盗,而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团伙犯罪,可谓是“大盗”了。飞机的便捷性恰好也给“大盗”的逃逸带来了便利,如果不及时报案,机上盗窃案的侦破、赃款追讨工作极其困难。 因此,最佳的应对办法就是旅客小心提高警惕,只要稍加防范,“大盗”的行动就无法得逞。 “飞天大盗”的时代特征 在迈入本世纪之前,尽管火车、长途汽车上时常会发生盗窃案件,但飞机上仍然是一片净土。在航班上,旅客大可以放心睡觉、上厕所、和同伴聊天,丝毫不用担心头顶上的行李安全。 2000年后,航班上出现了零星的盗窃案件。此时发生的案件数量较少,涉及金额不大,而且往往都是因为失主粗心大意造成。 2003年,民航公安局发现,机上盗窃案件数量剧增,且涉案金额较大,开始呈现出有组织犯罪的特点。机上盗窃首次成为民航公安的打击重点。“2003年,首次开展专项行动,打击机上犯罪。”民航局公安局三处副处长李彤向记者介绍。这里所说的机上犯罪,主要就是指机上盗窃。 有组织,是“飞天大盗”的首要特点。2000年左右,那些最早在机上行窃的犯罪嫌疑人得手后,往往把钱寄回家乡,使得家人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而这些改变让乡邻乡亲羡慕不已。于是又有一些人在金钱的诱惑下,走上了机上盗窃的犯罪道路。而最早行窃的犯罪嫌疑人,往往会手把手“教”刚入行的乡亲。机上犯罪逐渐形成了“传帮带”的格局,随着人数的增多,也使得机上盗窃从单打独斗发展成为团体作案。 伴随组织性而来的,是机上盗窃行动更隐蔽。在客舱狭小的空间内,航班起飞后打开行李舱取行李,很容易引起乘务员和空警们的注意。但若是坐在不同座位的3个人,1人掩护、1人行窃、1人转移赃款,分工合作完成盗窃,机组成员很难辨识他们究竟在做什么。若恰好还有普通旅客拿行李,或者按呼唤铃,机组注意力被转移,“大盗”们的行动就更被掩盖了。 不仅是行动隐蔽,从外表上看,“大盗”斯文得体,与普通旅客没有任何差别。“商务人士”是机上最大众的身份,“大盗们”也就最喜爱装扮成商务人士,名牌西装配上公文包,外表的隐蔽性往往让其他旅客麻痹大意。 机上盗窃高发带 中短程航线是机上盗窃案件的高发带。这可不是“大盗”随意选择航班的结果,而是中短程航线有天然的盗窃“优势”。 首先,中短程航线票价低,实施盗窃的经济成本也就相对降低。对犯罪嫌疑人来说,有组织行动比个人行动更容易成功,几个人在一个航班上干一笔,如果票价太高,经济成本也就提高了。 其次,中短程航线时间短,实施盗窃的风险成本也会降低。按照常人的思维,航线时间越长,“大盗”行窃的时间越宽裕。但“大盗”们却不是这样考虑的,他们认为,客舱是封闭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待的时间越长,旅客失窃后越容易发现。如果旅客在航班上就发现失窃报案,他们就无处可逃了。 最后,在中短程航线上,单独出行的旅客居多,实施盗窃的成功率高。一个人出行,注意力容易被转移,“大盗”行动的机会多,而且也不会有别的旅客注意到他人的行李是否被翻动。 从涉案地区来看,机上盗窃主要集中在较为发达地区,具体区域则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例如,在2005年,盗窃案发生最多的5个起飞地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郑州;5个降落地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南昌、郑州、太原。但上海地区在举办世博会前,开始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包括机上盗窃,在上海起降的航班上,机上盗窃案发生得较少了。从2010年情况来看,广州、深圳、温州、宁波、西安是机上盗窃案的频发地。以这5个城市为中心,向周围辐射,航程在90分钟以内的航线,就是目前机上盗窃案的高发航线。 侦查与反侦查 飞机的便捷性恰好也给机上犯罪嫌疑人的逃逸带来了便利。一次得手,落地后便可马上消失在机场的茫茫人海中,给机上盗窃案的侦破、赃款追讨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2005年,民航局公安局发现了“机上大盗”大多来自河南信阳市罗山县、江西丰城市周边地区,于是和地方公安局配合,实现联动,侦破了部分机上盗窃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随后,民航公安系统还建立了犯罪嫌疑人的“黑名单”,并提醒各航空公司注意。 “我们研究他们,他们也研究我们。”李彤说。“机上大盗”也不断在改进作案手段。而且如果有犯罪嫌疑人在机上盗窃被捕,法院公开审理的时候,旁听者中,不乏其他犯罪嫌疑人。“机上大盗”就是要了解公安人员的侦查手段。 他们还会随时关注公安机关的动向,每年民航局公安局对机上犯罪严打时,通常是“机上大盗”活动最少的时候。 此外,盗窃成功后,他们不再简单地汇款回家,而会在第一时间就地销赃,给公安机关寻找证据带来了很大困难。他们甚至会专门选择没有机场的中小城市来挥霍赃款,因为这类城市,民航公安方面和地方公安方面很难配合。 “根据一些机场已抓获的机上盗窃犯罪嫌疑人的情况看,犯罪嫌疑人作案时很少自带大量现金,随身携带的信用卡里也只有很少的钱,一旦被抓获,卡里的钱就被其同伙在异地挂失,并且犯罪嫌疑人千方百计隐匿财产,追赃工作困难重重。”李彤告诉记者。 给您提个醒 抓住“飞天大盗”并不容易,但要防止被盗则很简单,只要有一点戒备心,同时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了。 一是在搭乘航班时,尽量不要携带大量现金。“大盗”通常会在候机楼内溜达,看到带有大量现金的旅客,则可能尾随,再购买机票登上同一个航班。 二是如果必须携带大量现金和贵重物品,一定要随身携带并妥善保管,不要交运或委托他人保管。 三是在飞行途中,一定要注意保管好自己财物,现金和贵重物品尽量随身保管,不要放在远离座位的行李箱内,尽量让行李处于自己的视线之内。 四是在航班上,如果有人翻动行李,一定要多留一个心眼儿,防止他人错翻、错拿自己的行李。 五是在下飞机前,及时检查现金和贵重物品,如发现问题请及时与机组人员取得联系。据民航局公安局介绍,旅客在航班上报警发现失窃,机场公安人员能在航班落地后,控制所有旅客,对其一一排查,破案率接近100%。 六是在往返机场的路上,如乘坐机场大巴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看好自身财物。 一旦发现了类似的情况,又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不要声张。当看到可疑人员从行李里翻出财物,塞进自己的兜里时,尽量不要声张,而是应在飞机落地前向机组人员报案,同时保护好现场,不要随便翻动涉案物品,或是来回出入现场。此外,不要动手抓嫌疑人,可以采取递纸条的方式,告诉机组人员飞机上有人盗窃,或在飞机将落地时向警方报案。 其次,不要误报。警方有时会接到误报的案件,主要是有些旅客习惯性地把包放在座位的侧面或者脚下,在飞机落地后却因忘记,误以为包没了。有的旅客还喜欢把钱包放在裤兜里,在飞机上睡觉或者一侧身,钱包很容易滑落到地板上。 案例分析 案例一 2008年12月13日,有旅客报案称:当日其乘坐CZ6121航班由大连到北京,飞机落地后发现放于座位上方行李舱内的深棕色皮质挎包附袋内的12900元人民币被盗。 同机旅客反映一男性旅客(登机身份证姓名“朱云海”)在事主发现现金被盗后进出过机舱尾部卫生间,形迹可疑。随后,乘务员在卫生间内找到用红色塑料袋包裹的被盗现金。经核实,“朱云海”为其假名。犯罪嫌疑人对其在该航班上盗窃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案情提示 旅客从行李舱拿到行李后,要及时检查行李,如果发现丢失,要第一时间报案,公安机关有权力控制所有登机乘客,对旅客一一进行排查。 乘机旅客应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提供有力线索,回忆每一个可疑人物和可疑细节,帮助公安机关尽快破案。 案例二 2008年12月18日,某旅客报案称:其乘坐NX108航班(澳门至上海浦东)时,将11.5万元港币放在随身携带的旅行箱内,并将箱子放置于座位上方的行李架内,下飞机后发现旅行箱内的11.5万元港币已被人调包成了一沓面值1—20元不等的纸币。 通过排查,该航班上有两名旅客在2004年和2006年因从事机上盗窃犯罪被民航局公安局多次处理;同时,两人的飞行记录和出入境记录显示,一个多月内,两人十余次乘坐飞机往返于上海浦东、江苏南京、浙江杭州至澳门、越南、马来西亚等地,行迹十分可疑。但由于报案时此航班的旅客均已离开机场,追逃工作困难。 案情提示 如今的犯罪嫌疑人越来越狡猾,居然学会了用小面额货币替代大面额货币的办法,取行李时,由于重量差不多,旅客不会察觉钱已经少了。因此,随时携带大量现金的旅客,一定要在临下飞机时检查现金是否还在。 如果贵重物品不见了,在航班上就报案能极大地增加破案的可能。下飞机后报案,有经验的惯犯就很难寻找了。有了一笔大收获后,惯犯往往会停止作案一段时间,给公安侦查带来极大困难,旅客损失也很难追回。 案例三 2009年12月11日,广州白云机场公安局接到报案,某旅客从广州出发前,将两包用塑料袋及报纸包装好的现金(一包装有346500欧元,另一包装有166500欧元)一并放入同一背包内。飞行途中,此背包被放置于飞机行李架上。随后,该旅客入住温州一家酒店,打开行李包时,发现放置于行李包上部的塑料袋被打开,166500欧元被盗,放置于行李包下部的346500欧元未被盗走。 接报后,机场公安局经过逐一排查、筛选,初步划定犯罪嫌疑人范围。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次日在该地区的商场将犯罪嫌疑人龚某抓获。据龚某交代,其中30万元人民币已用于赌博挥霍,最终警方缴回赃款89500欧元和17万元人民币,总计约人民币110万元。 案情提示 513000欧元,合500多万元人民币。外出时将几百万随时带在身上,极有可能被犯罪嫌疑人盯上,如果将这笔巨款存在银行卡里,则安全很多。 如果必须要带大量现金,首先要包装好,其次应该注意让自己的行李不要离开视线。最后在临下飞机时,查看一下行李,看钱款是否还在。 案例四 2007年6月12日,CA1541北京至宁波航班在宁波机场停靠时,某乘客发现自己随身携带的行李内的5100元现金被窃并报警,该乘客指认只有同机乘客易某开过行李舱,易某心虚将现金装在垃圾袋中扔在座位下后又捡起,声称捡到了钱。 易某被带到机场公安分局后承认了盗窃犯罪事实,根据其手机短消息等线索,当晚,首都机场警方将与其有同伙作案嫌疑的其他犯罪嫌疑人抓获。 经预审深挖,易某供认了另4起案件,同时,其还交待自己多次使用姓名为“苏敏华”、“古新展”、“于鸿鹏”、“袁红玉”等伪造身份证登机实施盗窃,所得赃款用于吸食毒品等。 案情提示 如有人翻动行李舱,并且正是自己放置行李的行李舱,一定要特别留心。尽管不排除是普通旅客错翻、错拿行李,但也有可能是“机上大盗”的所作所为。在此种情况下,取到行李后要第一时间检查,发现被盗马上报案。 一线感悟 我的责任是守护你的安全 作为一名空警,确保乘客的人身安全是我们工作的主要内容,而确保乘客的财产不受侵害,也是我们工作中义不容辞的责任。近期,我就经历了这样一起空中盗窃事件。 10月8日,我执行国航内蒙古分公司CA1526青岛—北京航班,抓获机上盗窃犯罪嫌疑人两名。在飞行过程中,嫌疑人涉嫌盗窃机上旅客现金9800元,赃款藏匿于卫生间,被我们抓到现行,移交至首都机场公安局。这一案件破获重点就在于我们及早发现客舱内有可疑旅客,乘务组成员明确分工重点监控。案发后迅速行动,果断处置,将犯罪嫌疑人当场抓获,并对嫌疑人的同伙进行了指认,为旅客挽回了经济损失。 本着对旅客人身、财产高度负责的原则,国航内蒙古分公司采取“打防结合、三线并举”,全力打击机上盗窃活动,在防范、打击机上盗窃案件工作上取得初步成效。尤其是近期,连续破获7起机上盗窃案,为严厉打击机上违法犯罪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配合。 针对当前机上盗窃案件频发的情况,在此提醒广大乘客:第一,乘客登机后,应该将行李放置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如果带有大量现金、贵重物品,最好放在自己的座位旁边或脚下。第二,乘客要加强防范,在机上盗窃的重点发案时段更要提高警惕,如早晨7时至8时,下午4时至5时之间,此时人容易犯困,犯罪分子也大多选在这时下手。第三,乘客应养成飞机降落前检查行李的习惯,一旦发现被盗,应及时告知乘务员或空中安保人员。(王岩峰(中国民航空中警察总队一支队十五中队空警)) 观察也是一种服务 我曾在执行航班过程中遇到过一次空中盗窃案件,当时我在执行CZ6130航班任务进行空中服务时,发现坐在28排D座的男旅客走到41排坐了一会儿,然后打开行李架,从一个包里拿出东西迅速放进衣袋里,而且神色有些慌张。凭着以往的工作经验,我认定这是一起机上盗窃事件。为了不打草惊蛇,我立即将情况报告给乘务长,并继续密切关注该旅客动向,同时通报给机上安全员和机长。安全员对该旅客实施了严密的监控。 飞机在大连机场降落后,在旅客下机前,我提醒41排A座的旅客检查自己的包内是否丢了物品。该旅客只简单地看了一眼后表示没丢。我又劝说该旅客再仔细检查一下。这时,该旅客才发现包内的1万元现金不见了。机长立即将情况报告地面请公安人员登机处理,同时,安全员控制住盗窃嫌疑人。经公安人员登机调查,原坐在28排D座的旅客有重大嫌疑,并在40排座椅后背书报袋里搜出1万元人民币现金和一张银行卡。 在日常的服务工作中,我们常说要用心观察,发现一些细节的问题,为旅客提供贴心的服务。实际上,这起盗窃事件的发现也可以说是用心观察的结果。只要我们用心,就一定能发现问题。王惠(南航大连分公司乘务员) 旅客声音 希望民航多一些细节提示 作为一名经常乘坐民航航班的乘客,空中被盗的情况我自身并未遇到过,但类似的事件我听说过一些。 面对空中“飞贼”,我们在责备旅客警惕性不高的同时,不得不说我们的民航还有一些细节性服务没有做好。经常出行的人都会发现,目前在飞机机舱内还没有看到“谨防小偷”的提示语,只是在空中广播中乘务员会提醒乘客要保管好自己的财物,而这种提醒也往往容易被旅客忽视。所以,航空公司可以通过加强空中广播和设置提示语等细节性的服务措施来提醒旅客防范“飞贼”。 在许多公共服务场合,一句提示并非可有可无,而是服务规则的规定,因为它还牵涉到责任归属的问题。比如,一家餐馆的楼梯很滑,却没有文字或语言提示,真要有顾客滑倒,则餐馆将负有责任。以此推之,在一个特定的服务空间里,贵重物品有被盗窃之嫌,而服务人员却缺少相关提示,的确有点儿义务未尽的遗憾。 此外,机上乘务人员应该加强巡视,注意一些形迹可疑分子,尤其是要多留心在飞行中途和下机时整理、翻找行李的旅客,因为盗窃分子常常就是利用这种方式来盗窃贵重物品或现金。作者王璐(会计) 提高防盗意识很重要 一直以为,坐飞机的人都是有素质、有地位、有身份、有经济实力的人,哪会有小偷在飞机上呢?更何况上飞机当小偷,这成本也太高了吧。但通过一些媒体报道才发现,空中盗窃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我认为,旅客的粗心给了小偷们大显身手的机会。其实,很多偷盗行为是有规律可循的,其之所以屡屡得手是因为他们摸清了人们的心理。仔细想想,若是旅客有足够的防范和戒备心理,看管好自己的随身行李,对那些蓄意“套近乎”的人多些警惕,就不至于被小偷特殊“照顾”了。所以在乘机出行的过程中,每一位旅客都该提高自身的防盗意识。作者张达(销售人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