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5点多,由成都飞往北京的联航KN2284次航班在晚点近8个小时后抵达首都机场,但机组人员不让乘客下机。在随后的4个小时内,航班多次往返于首都机场和南苑机场,直到上午10点多,航班再次降落至首都机场,数十位乘客得以下机。据了解,在成都参加全国女足锦标赛后返京的北京女子足球队也在此次航班上。据《北京青年报》
大家都知道有雾是不能飞的,但是我们不明白:飞机既然已经备降首都机场,为什么不能让乘客下机呢?更让人看不懂的是,从首都机场飞往南苑机场之前,航空公司难道没有和机场方面联系好,怎么会贸然飞过去才得知无法降落?
另据报道,还有一拨儿乘客也遇到了麻烦:飞机晚点四个半小时,晚点原因不清不楚且无人解释、安抚。最后,面对要求道歉而拒绝登机的乘客,飞机自顾自地飞走了……
显然,天气不是个筐,不能把旅客的抱怨都往老天爷身上推。 一直以来,“天气原因”或者“机场流量控制”是航班延误时我们听到的最多的两个说法,但北京市律协航空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起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表示,很多时候延误都是“缘于航空公司自身利益的驱使和管理问题,但几乎没有哪家航空公司敢于说出他们真正的、应该赔偿的原因,主动赔偿消费者。”
“狼来了”的故事多了,如果真的遇到复杂天气,除非乘客肉眼可见大雾弥漫或电闪雷鸣,是很难相信航空公司的解释的。还有那个“流量控制”, 张起淮介绍说有时谁先飞谁后飞并不是按照时间顺序,走的早的往往是给机场交服务费充足的。也就是说,乘客即便每个人都交了机场建设费,也要为航空公司和机场之间的纠葛埋单。
航班延误的原因不清不楚,乘客损失的却是真金白银。姑且不说耽误事、耽误时间这些难以估算的方面,看看机票价格就知道,时间好的航班很多时候会比红眼航班贵出两倍。如果买了全价票最后和打三折的航班一起在半夜抵达,乘客怎能不索要赔偿?
一方面,航班延误的原因不能再由着航空公司红口白牙说什么是什么。对此,早有专家建议,应该由气象部门和上级管理部门联合建立一个平台,如实公布延误原因。另一方面,航班延误的赔偿标准应该更高、更严格,让航空公司比乘客还着急,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拖拖拉拉了。
《广州日报》 曾报道说,美国的航空公司在航班延误时每15到20分钟就要向旅客提供一次延误信息,甚至提供电话卡服务;在日本,如果航班延误导致乘客赶不上公交,航空公司还会支付交通费补贴。谈到“机票超售”的时候,航空公司一口一个国际惯例,那么在航班延误的问题上,我们何时才能与国际接轨?
气温越来越低,北方各地近期还会迎来各种不利天气。天上可以有雾,航班也可以延误,但是延误的真实原因和赔偿制度,不能再雾里看花。 (责任编辑:朱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