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走近工地,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见证着新的跨越;走进车间,一组组令人振奋的数字折射出发展的力度。 产业振兴战役在市区,在县城,正以空前的力度向前推进。 园区“一权两制一司”改革、项目管理机制创新、“个转企、小升规”工作探索……一项项全新的工作,已深入株洲产业振兴的腹地。 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作出了打造发展升级版的战略决策,制定了株洲再次高飞的“路线图”、“时间表”,当然,更明确了这场“飞行”的助力引擎——产业振兴。市委书记贺安杰如是说:产业是发展的根本,没有产业作支撑,一切都是空谈;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重中之重是打造产业发展升级版。 园区改革,夯实工业之基 振兴产业,工业是基石。 工业不仅是株洲的荣光,也是当前发展的希望。 上半年,我市全面启动《关于促进产业园区发展升级的若干意见》的编制。贺安杰、毛腾飞等要求,要解放思想,大胆放权,真正激发园区工作的活力、企业的内生动力。 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并吸收外地先进园区的经验后,12月3日,《意见》获得原则上通过。《意见》的实质是改革,核心是简政、放权、让利、发展。 这预示着,今后的株洲园区,将被赋予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将落户更多更优的产业项目,将汇聚全市最优秀的专业人才,将参与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发展特色园区”思路的指引下,优势产业动力大增。 董家塅航空城,通用飞机订单不断,随着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这里正在全力争取国家航空重大专项; 田心轨道交通城,储能式轻轨车、磁悬浮列车等新兴产品不断涌现,全市首个千亿产业雏形已成; 高新区动力谷,国内动力产业高端科研人才纷至沓来,这里正以最先进的机车牵引引擎、最强大的航空动力引擎和最环保的汽车动力引擎为核心助推器,打造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千亿产业集群…… 项目建设,助推产业腾飞 一切经济工作,最终都要以项目为载体,产业振兴更是如此。 翻开2013年的株洲“日志”,“项目”成为热词:5月初以来,十大重大项目集中开工、27个市级重点项目集中竣工投产、湘商大会系列活动之重点项目集体开竣工…… 围绕“项目”大做文章:首次编写工业项目库,并尝试与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库开展合作,以培育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项目推进倒逼机制,以目标倒逼进度、以时间倒逼效率、以督查倒逼落实、以考核倒逼管理…… 抓储备、抓引进、抓开工、抓建设、抓服务,各县市区、各园区积极行动起来,“每月开竣工一批项目”形成长效机制。 如此,催生了全市项目建设的全新速度,更为产业振兴迎来了绝佳机遇—— 微软、阿里巴巴等一批战略投资者“情定”株洲,为株洲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电子商务产业迎来了发展机遇; 誓与庞巴迪等国际巨头争抢功率半导体市场的南车株洲所IGBT项目已在调试,不久,国内首条8英寸IGBT芯片生产线将正式投产,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开始向“智造”转型; 中航通发、高精传动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实现投产,为株洲航空产业抢抓低空开放的历史机遇引爆下一个新兴市场奠定基石; 具备年产汽车20万辆、汽车发动机10万台能力的北汽株洲分公司一工厂二期实现投产,年产汽车30万辆的北汽株洲分公司二工厂建设正酣,南车时代电动新能源汽车产能提升项目快速推进,全市汽车产业奔驰前行; 投资上百亿的新芦淞(白关)国际服饰产业园、新华联神农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顺利开工,服饰产业向品牌转型,旅游产业升温持续不减…… 精心呵护,激发创业热情 振兴产业,如果说园区是主战场,项目是核心载体,那么,企业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细胞。 决策层看到,让更多优秀的株洲人投身创业,是产业振兴的关键,也是希望。 首届“吴运铎创业奖”评选,一批创业标兵演绎着产业引领创业、园区集聚创业、项目支撑创业的精彩,激发了株洲全民创业的热情。 “优环境、提效能、促升级”活动启动。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破除地方和部门利益保护观念,按照“审批最少、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标准,做到简政放权、政务公开,扫除阻碍株洲发展的一切消极因素。 而为挖掘新的产业爆发点,“个转企、小升规”工作也正式启动。通过推行《芦淞服饰产业发展“七条措施”》,实施服装市场税收体制改革,目前,芦淞市场132个服饰老板主动转企,服饰产业向品牌化、电商化迈进。而在中小微企业服务日渐体系化、市场化的背景下,一批中小微企业家、创业者成功吸引战略投资者,实现了管理升级,正倾心做大做强。 今年,预计有上百家工业企业、服务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为增加全市产业总量添砖加瓦,为株洲工业发展注入强大后劲。 (责任编辑:张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