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12月17日,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小鹰市(Kitty Hawk)郊区,奥维尔•莱特迎着24英里每小时的风,将他亲手制造的“莱特飞行家”号升入空中,并停留了12秒。这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动力飞行,飞行时代就此开始。
飞机出现的最初五十年,是一个探险的时代,无论从技术、设计、还是飞行者的气质来讲都是这样。那时,各地的试飞引发了人们的狂热,很多孩子将飞行作为自己的梦想,而后这些孩子成为飞行员后,亦为其他的孩子造梦。这些冒险者们尝试飞跃海峡、大洋。
他们迷恋飞行,很多人用生命完成这种迷恋。尽管如此,他们享受了纵横蓝天的快感,并推动了飞行技术、飞机设计的进步。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天空的控制越来越强,飞行逐渐脱离了探险、实验的色彩,变得成熟而专业。
飞,只是为了飞
飞行令人着迷,但在最初,这项运动是普通人所难以涉足的。一来需要专业飞行训练,二来飞机造价昂贵。这使得飞行员往往出于两个群体:邮政飞行员和战斗飞行员。
同时,这时飞行是一种极为危险的事业——因为当时飞行安全系数不比现在,飞行员驾着脆弱,引擎随时可能掉下来的飞机上天,面对凶猛的气流、高山、恶劣天气,坠毁是家常便饭。
因此选择做飞行员的人大都不是为了谋生,而是希望藉此脱离平淡无奇的生活,体验冲上蓝天的快感,或者完成每个男孩心中成为传奇英雄的梦想。
1909年,在法国昂贝略平原,飞机的发明人之一威尔伯•莱特在这里进行了全法第一次飞机试飞,这次飞行吸引了无数孩子,一个叫做让-马里•勒列夫尔的男孩就目睹了他的飞行表演。而在离昂贝略三公里的圣摩里斯城堡,9岁的安东•圣•埃克苏佩里也在这股热潮中成为飞行迷。
他姐姐在回忆录中写道,圣•埃克苏佩里有一次讲了他打造飞机的计划,并说要带姐姐坐上这架飞机,飞越圣摩里斯上空,而地面的群众则在高喊着“安东•圣•埃克苏佩里万岁”。
儿时的梦想如同一种预言,最终将他的命运引向飞行。1921年,法国政府征召人民服役,圣•埃克苏佩里加入空军。1922年10月20日,22岁的圣•埃克苏佩里晋升少尉,在巴黎军机场布尔热服役。服役期结束,他仍不愿脱离飞行,于是1926年11月开始担任著名的“空中邮局”的驾驶员,在非洲与南美洲之间飞行。
驾驶着心爱的飞机,他去过诸多地方,包括西非沙漠,还试图创造巴黎——西贡直飞记录。长时间在空中飞行,死亡成为生活的常态,而其他的东西:爱情、家人、玩乐,都在俯视大地的奇异快感中;在暴风骤雨时与气流的交锋中;在马达的隆隆作响中,成了生活的配角。
在这种体验之下,圣•埃克苏佩里写出了诸多有关飞行的小说:《夜航》、《人的大地》、《要塞》、《小王子》。这些充满了飞行体验,英雄主义,又微妙而唯美的文字轰动了法国,《风沙星辰》获得法兰西学院小说奖,在美国出版立刻登上畅销书排行榜。
但1944年7月31日,8点45分,他驾驶着“莱特宁”号前往法国南部进行长途航拍侦察任务,从此消失在地中海上空,如同“小王子”消失在沙漠之上。
圣•埃克苏佩里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剪影。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距离第一架飞机成功飞行的历史仅有11年,飞机技术尚不成熟,但仍然开始使用飞机进行侦察,这时法国只有一百三十架飞机,飞行员基本都是飞行爱好者,比如头号王牌加洛斯在一战爆发前就是著名飞行员,曾创造途中不着陆飞越地中海的记录。甚至有一批美国年轻人为了能够获得在蓝天飞翔之机会,来到法国当战斗飞行员。
用飞机战斗在一战尚处于原始状态,没有机载武器,飞行员们开始无法互相攻击,遇到了还会招招手,后来则携带手枪互相射击,甚至有用石头打对方螺旋桨和驾驶员。因为当时机械师、飞行员的努力,飞行技术、飞机制造、空战技巧都迅速发展着,飞机上甚至装上了强火力武器:名为斯帕德•XII的30毫米机炮。
死于飞行,几乎是飞行员的宿命。圣•埃克苏佩里的同事,法国飞行史上的著名人物——梅尔莫兹、吉约梅、艾基安、狄迪叶•多拉,他们大都经历过多次死里逃生,而最终仍以坠毁或失踪结束冒险的一生。他的好友吉梅约,也即《风沙星辰》的主人公,1940年坠毁在同一片海域。
一战中法国三位王牌飞行员也都以或消失、或被击落:头号王牌飞行员罗兰•加洛斯1918年10月5日坠机身亡;二号王牌飞行员乔治•居内梅1917年11月11日在与德军的空战中消失;三号王牌南格伊瑟虽然从一战中死里逃生,但1927年5月8日在由法国巴黎直飞纽约的途中消失。
所以说在最初,飞行是用失踪和死亡写就的传奇历史。那些早期的飞行者,用生命完成对天空的探询。
“业余飞行玩家”诞生
1990年,美国一本畅销小说《翼》描述了一个女飞行员的诞生。其中的男主角帕特是一个飞行狂热者,曾经大老远跑到旧金山去看巴拿马-太平洋航空展,为的只是见林肯•比奇一面,也曾从微薄的薪水中挤出钱来上飞行课。
小说主人公帕特是一战中,在美国宣布加入战团之前就报名参战的美国人之一,在空军部队作战。退役后,他以非常便宜的价钱买下了79亩贫瘠的耕地,用最后一点钱买了架柯迪斯•詹尼式飞机,开办了个人飞机场,运送邮件。
这本小说所描述是一种飞行从军队走向日常的普遍情况。一战的结束,成为飞行史的一个拐点——由于飞行技术的逐渐成熟,飞行虽然仍然不安全,但已不再是一种玩命的体验;同时战后大批陆军航空队的飞机被作为剩余物资被廉价出售,因此飞机逐渐可以被普通人所得到。这就滋生了一大帮像帕特那样的飞行迷。他们最希望做的事情就是飞上蓝天,常常聚集在一起切磋技艺,交流有关新型飞机、老式飞机的信息和技术性细节。
在最开始的时候,飞行是一种属于男人的活动:技术术语、修理飞机的技巧、面对危险时的机敏和操控能力、满身油污得喝啤酒,彻夜谈天,都是男人间彼此分享的乐趣。但后来,飞机上开始出现女子的身影。著名女飞行员爱米莉亚•艾尔哈特1928年飞越大西洋,此后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航空领域。
那时的飞行员常常进行一种“巡游飞行”,尤其是美国,宽广的国土适宜飞行员开着飞机周游各地。他们为各个村镇作飞行表演,包括翻跟头、滑翔、甚至“爬机翼”,有兴趣乘坐飞机之人,可以缴付一些钱,被带上飞机乘坐片刻。在1922年的时候,每次乘坐五至十分钟,票价为五美元。
他们常常引起观众们围观,在有的村镇集会,飞行表演也成为村民们的重大娱乐项目,和马戏表演、魔术一起吸引着人们的目光。飞行员通过这种飞行来积累经验,也赚取汽油钱。
后来闻名世界的飞行家林德伯格,早年就曾在美国做过巡游飞行,他曾站在翼梢上作冒险动作,吸引民众到牧场或稻田中来参观。有一次他迫降在一个湖里,周围的老百姓以为有飞机失事,于是纷纷来看。甚至有店主耳闻有一架飞机降落,特地锁了店门前来参观。他们发现飞机没有失事有点失望,但仍帮助林德伯格把飞机抬了出来,而村里的小孩们会往往缠着他直到他天黑。
他们的飞机大多是购买战后处理的军用飞机,结构老式,易出问题,飞行员必须自己学会修理和养护飞机,而当时飞机修理也简单,如果需要更换零件,在大城市便可以购买,或者可以打电报请朋友购买邮寄,而其他一些简单设备,则可以自己因地制宜,比如橡皮减震片如果腐烂,可以以麻绳替代。
早期飞机对场地要求亦不高,大片的田野、牧场、公路都可以作为降落和起飞的场,即使多年没有耕种,野草丛生的田地,虽然困难,技术好的飞行员仍然能够成功降落。
因为有便利的交通工具,附近一带的飞行员常飞到彼此的住地停留过夜,谈谈飞行的乐趣和经验,在交通不便的当时,如此飞来飞去地会友可算飞行员的专利。
这些业务玩家,他们最后大都进入邮政或者军航服役。如查尔斯•林德伯格应征入伍,在得克萨斯州陆军航空队担任飞行员,不久又在密苏里州的陆军某师航空队担任上尉。
私人飞行,到了霍华德•休斯,可算到了一个辉煌的顶峰。霍华德•休斯14岁时第一次学习驾驶飞机,从此成为飞行狂热者。他拥有巨额遗产,因此可以轰轰烈烈地实现自己的飞行梦:他花了56万美元购入87架旧战斗机、轰炸机和德国的齐柏林飞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私人飞行队;还高薪聘请了许多职业飞行员驾驶战机进行近似实战的演出,要将一战英德空战搬上银幕。飞行技术了得的休斯竟还刷新了几项记录。
休斯的庞大家业、过人狂热、以及拥有的科技力量、国家支持,都是无人匹敌的。在此之后,无论是飞机制造还是飞行活动,都很难再以个人之力进行。飞行史逐渐进入商业时代。
娱乐化飞行与大众的热情
飞机产生后,迅速成为众人关注的热点,连小飞行实验都能够成为头版新闻。在圣•埃克苏佩里的家乡,《安热报》1912年开始连载“空中好汉”系列报道,介绍飞行员的记录;同年里昂布偶剧院还因着观众对飞行的热衷,上演了一场通俗剧《大飞鸟》,其中有一段飞机坠毁的场景。
在圣•埃克苏佩里的家乡,1912年为庆祝昂贝略空军与民航飞行员学校的创立,举办3天庆祝活动,这成了一场全民共乐的盛宴。一个和安东同岁的小女孩安妮特•弗拉蒙,年逾80时还忘不了庆典时情景:周围村镇一万多居民都汇聚到这里来,许多幸运民众获得生平第一次滑翔天空的机会。有一支游行队伍穿越街巷,为首的是一个木制飞机模型,坐了四个穿着粉红色飞行员装束的小男孩,街道旁插满了旗子,军乐团演奏进行曲,不少漂亮的村中姑娘围绕在飞行员身边,就像聚集在赛车场加油点,等着看赛车英雄的车迷。
飞行员成了风靡各地的偶像,比如林德伯格,他驾机飞越大西洋时,在各国都获得了热烈欢迎。当他在美国降落时,数十万美国人举着旗子和标语,唱着歌曲欢迎他。随后,1927年,林德伯格成为第一位获得美国《时代》杂志“年度风云人物”的人。
林德伯格的环球飞行引起大约300首以他为主题的音乐,一首叫做“幸运林迪”(“Lucy Lindy”)的歌在在纽约的夜总会里到处播放。还有一种以林德伯格的昵称“林迪”为名的狐步舞在美国到处流行,年轻人们哼唱着这些歌曲,跳着摇摆舞,梦想着自己也能成为蓝天英雄。
在胡佛竞选总统时,还出现了一首以林德伯格为噱头的竞选歌曲“如果林迪觉得他不错”(“If He's Good Enough for Lindy”),反复吟唱着:“如果林迪觉得他不错,我也支持他”。由此知名飞行员在大众中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和飞行热一起发展的电影业亦开始关注飞行,从默片时代,飞机就在电影中腾云直上,最早一部关于飞行的影片是1927年的《翼》(Wings),这部电影以第一战为背景,描述战争时期的两个飞行员的爱情和战斗生经历,这部电影的编导等都是飞行员出身,全片一半的篇幅在经营空战场面,而且精采绝伦,获得了第一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奖。
《翼》之后则是霍华德•休斯所拍关于英德空战的《地狱天使》(Hell's Angels),此片真正是大手笔,休斯租用了87架飞机,其中有法国的斯巴达战斗机、英国的SE5战斗机、德国的佛克战斗机,还雇了135名飞行员,他亲自领着40架飞机在洛杉磯附近找雲層當背景,此片总共拍了3百万英尺的胶卷,却只用到百分之一,片子1930年5月完成,在每个戏院放映都打破纪录,之后在世界各地陆续演了20年。
这部片子里,飞行员穿着帅气的飞行服,引起诸多年轻人的效仿——飞行员装束成为一种时尚。当时飞行员们外套主要是夹克,大多数是高腰设计,而前拉链的搭扣多是皮革制成,领上有毛皮,这种皮毛领是几乎所有飞行员夹克的独特标记,同时也是当时男性穿着毛皮的少数例子。另一种飞行员夹克衫身是以皮革为主,是二次大战中,英、美空军正是穿着它上战场。
如同Zippo打火机和瑞士军刀,亦有品牌因设计飞行员装备而成为流行热点,比如雷朋太阳镜,它曾为美国空军生产有反光镜面的太阳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在世界各地的美国飞行员都身着皮茄克,戴着雷朋太阳镜上场,出现在各种宣传片中,雷朋太阳镜“一战成名”,成为一个流行品牌。
探险时代之终结
随着飞行技术的熟练,飞机制造业的产业化,飞行也在逐渐向商业化发展,这个过程,实际和飞机的私人探险史一起进行着,而正是它的发展结束了私人飞行的历史。
1914年波音开始了飞机制造,他坚信自己能造出一种更好的飞机模型。在工程师朋友乔治•康拉德•韦斯特的帮助下,他造出了第一架B&W海上飞机,并将其取名为蓝凫。随后,波音创建了波音航空运输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生产战斗机,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传送信件。
1918年后,任何人只要在美国邮政管理局局长指定的合同下按下手印,就可以开展航空邮递业务。于是20年代末到30年代,新肮空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各地涌现,许多原先铁路资本家的后代对飞行产生了兴趣,哈里曼、惠特尼和文德比尔特这些铁路巨头的姓氏出现在航空公司董事会成员名单上。
跟铁路一样,航空运输最初也以运送邮件为主。1927年泛美航空公司总裁开始把焦点集中在从西方大城市到古巴哈瓦那的邮件寄送路线。20世纪30年代,特里普的海上飞机就在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第一条商业路线上来往。艾尔哈特和林德伯格两个航空界的“金童玉女”,成为航空业的活广告。1929年,跨大陆航空运输公司成立以25万美元雇佣林德伯格充当顾问。
,C•M•凯斯所建立的跨大陆航空运输公司号称“提供多种空中服务”,但这一服务和现在的航空业务相比无疑是简陋的可笑,比如他提供飞机客运,但要从美国东部乘飞机去西部,必须经历一个复杂得让人不敢轻易尝试的过程——你要先乘火车离开纽约,接着在俄亥俄首府哥伦布登上一架福特三发动机型飞机,飞往俄克拉荷马州的韦诺卡市。在这里,转乘圣达菲铁路列车,运行一夜后,到达新墨西哥州的克洛维,登上另一架飞机,这架飞机将乘客带到洛杉矶——这就是当时的“空运”。但是早期创业者们相信:总有一天,这为期两天令人疲惫不堪的旅行方式会比有舒适卧车的火车更具优越性。
这个时候,飞机制造商还致力于推出供人购买的飞机——他们梦想着让每个人都开上飞机,就像亨利•福特让每个人都开上汽车一样。
戈尔•维达,美国书评人,其父吉恩•维达是航空技术商业化中举足轻重人物。戈尔•维达曾在为《飞行福音》(The Winged Gospel America's Romance with Aviation)的著作所写书评中,回忆自己所亲历的航空业商业化进程:1929年7月,他还没满4岁,就坐上了第一架横穿美国的商用飞机,从纽约飞到洛杉矶,被报纸的记者拍照登上头版,与他一起拍照的还有艾尔哈特和林德伯格——他们二人被聘来为航空公司作宣传。
11岁时,他又被带去为一种旨在推向大众的小飞机——哈德蒙飞机作广告。航空公司对报界说:哈德蒙飞机非常安全,谁都可以架驶,而且非常实惠,任何人只要买得起一辆廉价小轿车,就可以买下它。他们让维达这个孩子架驶飞机,以证明哈德蒙飞机“即使不是傻子能开的,也是一个11岁的孩子能够操控的”。
但出售廉价飞机的梦想没有成功,民用飞机仍然走向大型、集中运输。1930波音公司首创“空中小姐”这一职业,从护士中选择服务人员。航空旅行逐渐变得更加舒适和便捷,美国航空公司甚至开始招收亚洲空姐。最初的飞行餐,曾尝试“清炖牛肉汤”,但烫伤了一批乘客,后来则改用煮鸡蛋和硬饼干。
随着飞机技术的提高、规模化生产,私人拥有飞机和驾驶飞机的可能性越来越小,飞行逐渐脱离私人体验而成为一种社会化存在方式。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铁路的地位几乎完全被民用航空公司所代替。许多铁路大王摇身一变,变成航空大王。
天空中的巨大铁鸟脱离了早期的粗糙——它拥有精密的仪表、舒适的内部装置、极良好的跑道、机场、以及严格的起降规定。这一切使得飞行和早期完全不同——那时是私人化、探险性和自我挑战的,而现在则是一种由技术、成本以及规章构成的社会活动,而严丝合缝的机长室,想必也无法带来在蓝天中翱翔的私人体验。也许这就是技术进步的最终结果。一个有潜力的发现,最终将在变革中,脱离其最初的试验性质,变成社会产品。
尽管在飞行技术成熟后,富豪或贵族亦可一掷千金,为自己购买一架私人飞机,并且获得飞行执照,但现代私人飞机已经远远不同于当初的简陋、落后私人飞机。奢华、精密、安全性极佳的现代飞机,无法带来早期飞行员所体验的冒险和刺激。甚至如今的天空和当时都已不同,无数的飞机占领同一片天空,因此其中布满了错综复杂的线路,飞行员无法在看似没有阻碍的天空尽情飞行——如同南极,虽然仍然一片皑皑白雪,无比空旷,但不再是没有现代人踏足过的地方;而天空亦不再是一块处女地。飞机的探险时代,已然终结。
(责任编辑:管理员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