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在参加8日的第四届建设创新型国家大会时表示,尽管2011年全国180座民用机场中有135座亏损,亏损额达16.8亿元,但仍有26个省市自治区的主要领导进京跑航班要航线,原因是航线能给地方经济带来巨大利益。
亏损现状难挡投资热情
某国内大型机场集团内部人士分析称,这些亏损的机场绝大部分是支线机场,很多机场航班起降架次太低,因此无法实现盈利。
按照民航界惯例,年旅客吞吐量50万人次以下的机场几无盈利可能,年吞吐量只有几万人次乃至几千人次的支线机场无法解决“温饱”。
据民航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中国绝大部分支线机场初期运营主要靠地方政府补贴,由于支线机场一般年旅客吞吐量较低,空运量较小,因此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往往成本过高,一个支线机场,如果每天起降4架飞机,成本就在24万元。
但这并没有阻碍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李家祥表示,江苏盐城当年为引进现代汽车项目,咬牙修建了机场,为此每年花费3400万财政补贴,但由此带动的汽车产业链每年上缴的利税达34亿元,地方政府跑航线的动力正在于此。
干支发展不平衡
多位民航业内人士表示,超过7成的机场亏损,表明中国民航业存在严重不均衡。本来成熟的航空枢纽都必须靠支线来为干线“聚集”客流,但由于支线利润低,大型航企往往不注重先期对支线市场的培养,都涌向北、上、广几大机场,也导致现在高铁在网络密集的东部地区对民航冲击明显。
“中国的机场建设速度并不是太快了,相反是太慢了。”对于有超7成机场亏损是否还应该继续新建,国内某大型机场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是从民航市场需求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中国仍应大力投入机场建设。
目前,我国拥有民用机场180座,“十二五”期间计划修建60座,拥有民用飞机2800多架,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民航市场,但与全球最大民航市场美国差距巨大,美国拥有民用机场17000多座,民用飞机32万多架。
该负责人表示,即使在美国,大部分机场初期也是靠政府补贴的。2009年国务院公布的《民用机场管理条例》中已经明确了机场的公共基础设施定位,表明机场在运营中兼具公益性和盈利性双重属性,其社会效应远大于经济效应,比如地震洪水等灾难时发挥的作用,不能完全按市场规律取舍。 (责任编辑:高沛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