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主页 > 航空航线新闻 > 正文

遭遇“中国式难题” 电子机票要掀营销革命

1970-01-01 08:0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阅读: 次 我要投稿

  “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就难以生存了!”北京某机票代理人激动的说。他指的是从今年6月开始,国际航空协会(IATA)强制要求代理人领取担保额度20%的BSP电子客票。而这个比例有可能在年底前达到40%。

  该票代的话反映了大多数同行的心态。按说“金九银十”,每年的“十一”前夕都是航空机票销售最火爆的季节,然而今年北京的很多票代公司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票荒”。“我们纸票不够卖,电子票卖不动,现在真是左右为难!”某以商务客人为主要对象的票代公司负责人无奈地说。据悉,仅在“十一”期间,他们就积压了2000多张电子票。

  BSP电子机票中国遇阻

  “2007年全球实现无票航空旅行,”这一句口号足以引发无数惬意的联想。然而在BSP电子票在我国的推广过程中,却遭遇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尴尬。

  2005年4月,国际航协与中国航信签署了“简化商务”战略合作协议,目标是于2007年底前在国内实行100%BSP电子客票。今年6月,一纸《关于推广中国BSP电子客票计划安排的通知》拉开了我国推广BSP电子客票的序幕。

  BSP是国际航协建立的中性客票的销售和结算系统,销售代理人通过这个系统从国际航协办事处领取票证。6月起,《通知》要求代理人领取的票证中至少20%是电子客票。

  这一纸通知掀起了不小的波澜。首先反对的,是《通知》中试点之一的北京票代。在被强制要求BSP电子客票比例后一个月,北京地区航空运输销售代理人协会(BATA)就发表声明,代表北京的会员企业向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有关领导呼吁,希望政府给予指导协调,让代理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销售电子客票的额度。

  票代如此强烈的反映,是因为这20%的比例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游易航空旅行网的国际部经理杜平告诉记者,目前BSP电子客票的技术支持还不到位,每当涉及到旅客的联程销售、退改签、报销等问题,电子客票就显得捉襟见肘,无法满足旅客需求。正是这种缺陷造成了旅客的排斥心理,很多旅客还是坚持认为手里捏住一张实在的机票才踏实。

  记者接触到了一位假日出行购买了BSP电子客票的王小姐,因为突发事件行程要向后延期两日。没想到这一延期,她的电子客票却带来了不少麻烦:两天后的机票折扣与王小姐预订时相比折扣稍低,需要王小姐另外补钱,而这钱只能王小姐自己到航空公司或者机场去交纳。另外,王小姐本来预订的是国航的机票,现在打算改签南航,却被告知南航没有加入BSP电子票联盟,无法受理改签请求。

  “我选择电子客票本来想图个方便,没想到却给自己找了一堆麻烦。”王小姐气愤地说。

  一面是国际航协的强制比例,一面是市场的无人问津,很多票代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除了票代的反对,BSP电子客票还需要面对另外一个难题:国内民航业主要的信息技术提供商中航信(中国民航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提出的BSP电子客票解决方案能否被全部的航空公司接受。海航某资深人士对记者分析,2007年前实现100%无纸化的目标,现在有两个途径得以实现,一是航空公司使用自己开发的电子客票平台,一是全国统一发展BSP电子客票。然而这两个途径在某些方面是相互竞争的,比如三大集团中的南航和东航还没有支持BSP电子客票。究其原因,他们已经开发自己的电子客票平台和离港系统,干脆拒绝了中航信的方案。

  三方博弈票代“很受伤”

  但对于航空公司来说,电子客票是一块不可放弃的蛋糕。据悉,传统的纸质机票要经历印刷、销售、运输、存档等环节,每张机票大约花费航空公司50元~60元人民币的成本,而电子客票的成本只在10元人民币左右,如此大的成本空间自然让航空公司垂涎不已。(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心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今日热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