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01 近期,海南航权办传来消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日前已批准海南新开辟和对外开放海南地区部分航段,海南的国际航路终于实现了“南面开口,北面开放”的目标,这标志着海南开放第三、四、五航权的试点工作突破了政策瓶颈,海南将形成向南和向北两个完整的航空扇面,为海南建设地区性国际航空枢纽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据悉,近年来,国家民航总局和海南省政府一直在积极争取进出海南岛的便捷空中通道,2004年制定了“南面开口、北面开放”的目标,即从海南本岛上空开辟一条南下通道,对接南海上空的国际航路和北部湾上空的国际航路,并对境外航空公司开放北上部分航路。 据海南开放航权试点工作联合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韩升畴介绍,海南上空有7条国际航线,百余家航空公司经过,其中往返东南亚的国际航班,因航路问题,必须在天空飞行时绕道香港或者广西南宁;往返日韩和欧洲的飞行也缺少便捷的航路。国内外航空公司经营海南航线,因航路的问题,都不得不舍近求远,绕行远、航程长、飞行耗时多、成本居高不下,航路问题成了海南开放航权试点工作的关键,也成了制约海南开放航权取得更大突破的瓶颈。 记者从航空公司了解到,此次航路调整将大大缩短国际航班进出海南的航程,大幅度地降低航空公司的飞行成本。比如,三亚——新加坡往返航线,原来的飞行距离为6311公里,飞行时间为486分钟,航路问题解决后(即“南面开口”),飞行距离可减少2224公里,飞行时间可减少148分钟,一架波音737机型执飞,可节省航油6436公斤、节约成本约12.3万元人民币;海口——新加坡往返航线,原来的飞行距离为5937公里,飞行时间为449分钟,航路问题解决后(即“北面开放”),往返飞行距离可减少1153公里,飞行时间减少87分钟,一架B737执飞可节省航油3783公斤、节约成本约7.3万元人民币。仅就2005年海南至东南亚航班772架次计算,航路调整后,航空公司方面可节约成本约6000万元人民币。 海南省副省长刘琦表示,自2003年国家民航总局正式批复和同意在海南进行第三、四、五航权的开放试点工作以来,海南省航权开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截至2006年,开飞海南的外航新增18家、新开辟国际航线30条。2006年,国际和境外航班起降架次达到5442个,同比增长34.6%,高出全国平均增长水平24个百分点;出入境旅客人数51.3万人次,同比增长37.0%,高出全国平均增长水平26个百分点。近期,由俄罗斯洲际航空公司执飞的“莫斯科——三亚——广州——莫斯科”航线令海南享受的“中途分程权”有了实质性的突破。目前,该航班运转正常,6月5日还将由现在的每周一班,改为每周两班。 刘琦副省长还表示,此次航路的调整离不开离不开国家民航总局的支持,也离不开军队的支持。从建国初期,驻岛部队就提供机场给地方使用;组建海南航空公司时,又提供候机楼、饭堂等等后勤保障;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又主动移动空域开通航路;近年来,不仅为参加博鳌亚洲论坛代表的公务机开辟临时航线,而且还在旅游旺季开辟临时分流航线,缓解节假日航路紧张问题;目前,为了满足海南省建设需要,又全力以赴给予支持,顺利地实现了“南面开口、北面开放”的航路调整目标。 据了解,此次航路调整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它突破了开放航权的政策瓶颈,形成了海南航权进一步开放的崭新局面。“南面开口”加强了与东南亚的联系,有利于开拓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大洋洲新的市场;“北面开放”可以为韩国、日本、俄罗斯等航线提供更大的方便。由此,海南将形成向南和向北两个完整的航空扇面,为海南建设地区性国际航空枢纽迈出扎实的一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