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杨丽华在直播现场回答主持人提问。 2005年1月28日上午,我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作为嘉宾到中央电视台参加两岸台商包机的直播节目。事情来得很突然,没有太多的时间作准备,我有些忐忑不安。陪同我一起去的还有刘铁祥,他是一位资深的机长。 直播节目是29日6时30分开始,5时30分我们就来到了中央电视台,在与助理导演稍作沟通后,我们就等待着准备进入演播室。一些通宵未眠的工作人员在演播室外狭窄的后台忙碌着,屋内到处都堆放着设备,墙上挂着不断切换的电视荧幕。我们几乎找不到可以稍作休息的地方。 开通大陆和台湾航线多年来,不同民间层面都进行过广泛的接触和协商。2003年1月26日,第一架台湾客机飞抵上海,结束了海峡两岸50多年空中不通航的局面,但由于台湾当局的不合理限制,2003年的台商春节包机只是“单向、单飞、经停港澳的曲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航。2005年的春节包机主张的原则是:共同参与、多点开放、直接对飞、双向载客。因此大陆方面有6家航空公司、台湾方面也有6家航空公司共同参与了此次的包机飞行。特别之处在于,双方的飞机不需在港澳做经停而只需飞经港澳。这不仅减轻了旅客的劳顿之苦,同时也节约了航空公司的飞行成本。对大陆航空公司来说,这一次将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次降落在台湾土地上的飞行,意义非同寻常。因此媒体给予了高度关注,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进行全程直播,它意味着这一活动将要载入史册,而作为嘉宾见证这有意义的一幕,我深感荣幸。 直播室里除了我和刘铁祥机长外,还有台资协会的一位嘉宾,主持人是著名的播音员王世林。在聚光灯下如此近距离地面对主持人,想象着他可能的发问和现场的直播,我不免紧张了起来。好在画面不断地切换,北京、上海、广州的三地报道和台北的连线让我轻松了许多。 台湾这个祖国的宝岛一直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1997年香港回归后,海峡两岸各界人士要求加强往来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围绕两岸的直航话题就一直没有中断过。我认识的一些老机长就曾对我发出过感慨,没能在退休前亲自驾机飞抵台湾成为他们职业生涯中的一件憾事。可以想象,作为一个民航人,他们的一生曾经飞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飞行的航迹遍布世界各地,却唯独没能在这片近在咫尺的热土上降落,心中的遗憾是不难理解的。 其实大家非常清楚,直航的真正难点并不在于技术层面,而是来自于心中的隔阂。多年来,大陆方面不断表达的善意,渐渐打消了一些人的顾虑,海峡两岸民众的心理距离在理解中不断走近,心里直航的通道打通了,空中直航的通道自然也就架起了。 此时我虽然不能亲自飞抵台湾,走近民众去感受宝岛的热情和亲情,也不能亲眼看看阿里山的山美水美,但在演播室里通过视频,我们将两岸航空界为直航所作出的精心安排一一展现给了观众,心中同样感到十分的满足和欣慰。 这次包机大陆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大家都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台湾同胞。各公司派出了最佳的机组组合,乘务员的服装鲜艳别致,客舱布置得温馨喜庆,广播词充满着友善和亲情。在餐食方面,不仅有中华老字号的餐饮点心,也有台湾同胞喜爱的闽南菜系。一些航空公司在机上还为旅客献上了自编自演的节目和丰盛的礼品,时任国航董事长的李家祥也亲自参加了包机飞行。作为嘉宾,我们配合画面和场景不时地回答主持人的提问,尽可能地将观众希望了解的情况呈现出来,由于不能直播飞行中的画面,我们现场的访谈和解释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民航的充足准备和飞行中的细节。 从6时30分机场欢送仪式的现场报道,到8时3个航班从不同机场起飞,再到9时30分第一架南航包机抵达台北,时间被画面不断地定格凝固,欢庆的场面、激动人心的时刻一次次地在观众面前回放,坐在演播室里犹如身处现场,我被画面所感染,被镜头所震撼。 时至今日,海峡两岸的空中通航从单向的台商春节包机到两岸春节包机,从经停香港到飞越香港,从周末包机到2008年12月两岸实现常态化包机,再到2009年定期航班的开通。如今大陆9家航空公司、台湾5家航空公司每周共飞行370个往返客运航班、48个货运航班,空中航路不断优化,飞行时间有效缩短。两岸航空界为此付出的努力终于结出了累累果实。看到两岸民众通过我们的班机你来我往,穿梭于空中通道,心中的喜悦和自豪写在了每一个民航人的脸上。 相关链接 (责任编辑:高沛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