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航空公司业绩一下滑,我们就成了替罪羊。”7月25日,中航油企划部部长蒲广济在电话里一声叹息。
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决定即日起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每吨提高300元。
而此时正值上市的航空公司即将发布半年业绩之际:7月13日,南方航空(600029)发布预亏公告。之前,已有上海航空(600591)和山航B(200152)相继对外宣布,预计今年上半年业绩大幅下降。各家航空公司均提及的原因是今年航空燃油价格大幅上调。
日前,从“中国航空业竞争力研讨会”上传出的消息称,中航油刚刚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了国内航油改革方案,方案中航油价格最高增长幅度将达到35%左右。同时,发改委正在对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油品供应商进入航油市场进行论证。
破除航油价格垄断有望先行
知情人士透露,这次发改委讨论航油市场改革,恐怕并非是引入新的竞争主体,而更多是在价格上做文章。
据报道,国家民航总局正在起草《航空煤油价格改革方案书》(草案)。根据这一方案,航油价格将根据机场起降航班数、用油量来确定。如果按该草案实施,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油价最低,其次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等,而吞吐量排名第6的成都双流机场油价将比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高。四川支线机场的油价则全面上浮。各地的航油差价可能达每吨数百上千元。
这一草案正发向全国各大航空公司听取意见,民航总局和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将酌情考虑各方利益,待时机成熟后实施改革。
2002年,中航油总经理荚长斌在谈到航油价格改革的问题时就曾表示:“打破垄断当然包括打破价格垄断,随着航油市场的开放,必然要建立不同机场、不同航空公司多层次的航油价格体系,最终实现从政府定价到政府指导价再到市场定价的转变。”荚还提出了航油价格改革的三步走方案:第一步按区域核算供油成本,实行不同地区不同油价;第二步根据航空公司加油量的不同规模和资信情况,实行不同航空公司不同油价;第三步是在市场条件逐渐成熟后,推进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定价机制,最终建立不同机场、不同航空公司多层次的航油价格体系。
航油价格垄断成因
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原名中国航空油料公司)成立于1990年,其前身为民航各机场原油料部门和民航总局物资司油料处,因此在组建之初便全面负责国内航油的采购和供应。2002年,民航体制进行重大改革,成立了三大航空集团公司和三大后勤保障企业,其中,以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为主体组建了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
目前,中航油是中国民航系统的独家航油进口商,包揽了全国100%的航油进口业务,也是国内惟一一家集航空油品采购、运输、储存、供应、销售于一体的企业。
在中国航油市场,航油价格通常比日本高出60%,更是新加坡航油价格的2.5倍。
一般来讲,航油费用占到国内航空公司运营总成本的25%-30%,也比国外航空公司高出不少,成为除去飞机购置之外最大的成本因素。
因此,国内航空公司对于航油的价格垄断屡有诟病。
此前,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在全国民航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航空公司总体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受航油价格居高不下的影响。今年1至5月份,航空公司因油价上涨增加成本35.4亿元,预计全年仅替油价增长额外买单就得支出100亿元。
当初中航油(新加坡)事件后,有关方面曾公开表示,目前,中石化、中石油、中化国际、珠海振戎以及中海油均拥有原油进口经营权,不会影响国内航油供应。
那么,这些企业此前为何不涉足航油进口,而全由中航油进行海外采购呢?
有业内人士称:“这是因为航油在中国年进口石油的比重非常小,集中到一家企业进口更有利于国际议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