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尚有四道坎 亚洲公务航空学会会长廖学锋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公务机数量仅为13架。而据了解,在美国已约有22万架通用航空飞机,其中七成以上为公务机,年产值超过170亿美元,而且年增长率为4%-5%。 为何国内外公务机的发展状况如此悬殊?专家道破了其中的四大难点。民航华东管理局市场管理处处长李锦高指出,目前国内没有一个专门的公务机机场,配套设施较为薄弱。而一般公务机起飞及飞行速度往往低于民航客机,公务机与民航机场的民航航班混用的话,将大大降低民航航班的起降效率。李锦高解释说,目前上海两大机场起降一架飞机的平均时间在1分钟左右,而公务机需要1.5分钟左右。 国内航空管制方面较为严格,是影响公务机上天的另一个原因。在美国,其空域是开放的,公务机上天前一般只要提前几分钟就可以搞定。而在国内,公务机和私人飞机起飞前向民航总局申请的时间以前需要10多天,现在虽然已缩短,但依然需要1天的时间。 比较而言,国内公务机飞行成本较高。国外一般10座左右公务机每小时的飞行成本在1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国内飞机进口的增值税达到17%,加上国内航油、航材成本还要更高,同样公务机的每小时飞行成本要在1.5万-2万元。 缺乏飞行员也是阻碍公务机上天的重要原因。国内培养一个成熟的飞行员往往花费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而在美国,目前飞行员的数量有62万之多,公务机要物色驾驶员非常容易。 神秘买家不现身 此次展会,参展的公务机身价基本都在数百至上千万美元之间。到底谁会是这些豪华“空中宾馆”的买家?对此,从此次会展主办方——美国国家公务机协会(NBAA)到几乎所有参展商都是三缄其口。NBAA高级副总裁凯撒琳女士透露,的确有中国客户在与一些公务机产商及销售商在洽谈购买飞机的事宜,但她表示这是“客户的秘密”,不便透露。 世界上最大的公务机制造商之一——塞斯纳公司昨(9)日宣布,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已与其签约购进42架Skyhawk172R公务机,计划在2006年一季度完成交付。不过,究竟有无私人买家出手呢?该公司有关人士透露,近日有青岛的买家想购买其CJ1公务机,不过由于塞斯纳公司的报价是450万美元,而买家要砍掉50万的“零头”,双方仍在协商之中。 公务机也有大个头 典型的远距离公务机舱内面积一般不超过300平方英尺(相当于27.87平方米),而波音737的公务机却是个“巨无霸”,其舱内面积达到807平方英尺,相当于把一个两室两厅的住房搬进了飞机。记者看到模型飞机里,可容4人并排而座的长沙发对面,还可以轻松放下一组4人对坐的单人沙发。而整架飞机内,书房、会议厅、休息室、吧台、厨房、衣帽间一应俱全,俨然就是一套豪华星级宾馆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