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主页 > 航空航线新闻 > 正文

低成本高压力 春秋航空引入首批外籍飞行员

1970-01-01 08:0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阅读: 次 我要投稿

2007-03-05

  2005年12月,春秋航空推出比火车票还便宜的99元机票。一年之后,春秋航空打出1元机票策略,在航空公司掀起了一场“低价风暴”。

  伴随着“低价风暴”的是严格的成本控制政策。在以身作则、主张节约的掌门人王正华带领下, 春秋航空的每一个足印都体现出“低成本”策略。在这种严格的低成本控制下,春秋航空去年年底宣布盈利2000万元。

  但并非每个员工都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种“低成本,高压力”的工作状态。就在近期,春秋传媒公司总经理、《春秋航空旅游》主编李小峰便因为不堪忍受“超低成本”的运作而愤然辞职。

  这个以王正华为灵魂主导,又并非家族世袭的企业中,低成本的大旗还能扛多久?

  低成本源自节省

  “我的母亲曾经教导我,财富的积累一半靠赚取,一半靠节省,所以节约很重要。”在春节前的第一财经《波士堂》的录制现场,王正华表示。他认为,正是受到母亲的影响,他一直认为节约就是一笔财富,企业运作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节约,尤其是低成本航空公司,更是应该处处体现节俭。

  低成本政策在春秋航空中可谓无处不在。春秋航空不提供餐饮,矿泉水也改成小瓶装,复印纸要正反两面使用,甚至为了减轻飞机重量降低能耗,春秋航空将自己的《春秋航空旅游》也撤下飞机,这也成了相关管理人员辞职的导火线。

  在人力成本上,春秋也是竭尽所能地降低成本。作为航空公司开支之一的飞行员成本是人力成本中最高的,而随着飞机数量的增加,飞行员的人数也相应上升,但假如到其他航空公司“挖角”,每个飞行员的转会成本要200多万元,而且容易引发矛盾纠纷。就在近期,经过前期考量和招聘,春秋航空引入了首批外籍飞行员,因为由于中外航空公司体制的不同,外籍飞行员不需要200多万元的转会费,这可以节省一大笔开销。

  “尽管外籍飞行员个人的薪水可能稍高一点,但是没有了昂贵的转会费,只需支付一些手续费,我们大大降低了招聘成本。”春秋航空发言人张磊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节约下来的人力成本平摊到每个月,可以支持较长一段时间外籍飞行员的薪酬。今年春秋航空将计划大批引入符合条件的外籍飞行员,以支持其接下来陆续引入的新飞机。

  在低成本企业文化和策略影响下,2006年,春秋航空在仅运作一年后盈利约2000万元,旅游业绩比上一年同比增长三成。

  低成本引发的人力问题

  近期,曾经负责过春秋航空新闻事务并担任春秋传媒公司总经理与《春秋航空旅游》主编的李小峰愤然辞职,而其原本想依托春秋传媒平台和专业信息打造中国最大航空旅游传媒的计划也就此泡汤。

  对于离开春秋的原因,李小峰表示,因素有很多,包括经营理念、内部体制、团队建设、薪酬体系等诸多方面与公司某些高层严重不和,但最根本的是受不了公司对任何事情都“低成本”到极致的地步。

  在给媒体一封离职说明信件中,李小峰这样写道:“很多航空业者都知道自家航空公司的飞机桌椅后当然都放自己航空公司的航机杂志,但从2006年11月起,公司将春秋航空杂志全部撤下飞机,理由是为了减轻飞机重量以节约燃油从而节约成本。但是所有杂志加起来不到100斤,究竟一年损耗多少?航空业者可以估算。但是作为春秋的喉舌的杂志媒体,可以给其带来的广告价值是多少?”

  李小峰还透露,春秋航空杂志从2005年6月开始筹建,从初期只有他一个人发展到现在的仅7个人,人手一直不够,但公司高层还觉得人多。

  李小峰的离职说明信件中还提到:“从一开始,所有设备成本到后面的人员、印刷等成本都是我拉的广告抵充的,上面不愿投入一分钱,还要你赚钱。自己感觉良好,可不认识到低成本模式给传媒广告带来的硬伤,高端品牌不可能投放在以中低端群体为读者群的媒体,但这都不是公司的责任,而是你人没用。亏了是你的责任,扣你工资,赚了没你的份,要让我对结果负责。在春秋,员工都是讲奉献不求回报、老板永远是对的、和公司谈工资要求就是这个员工太看重金钱。”(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心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今日热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