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主页 > 航空航线新闻 > 正文

美方赢中方亏 中美航线是黄金线还是无底洞

1970-01-01 08:0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阅读: 次 我要投稿

2007-04-07

  2007年3月从华盛顿到北京航线的开通,每年将为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带来2亿美元的收入,并为大华盛顿地区产生近4000个就业机会。据悉,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经营的5条飞往中国的航线,每年赢利占到全部赢利的1/3。

  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公司和美国大陆航空公司在竞标上各自花费百万美元以上,还动用了能够动用的所有政治资源。如美国航空公司甚至还试图游说总统布什出面声援。

  在中美航线上,中国国内的一家主要运营商国航为了提升竞争力,斥资7亿元人民币,对所有国际航线客机的头等舱、公务舱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后“两舱”的一个座位价值一辆宝马。

  中美航线因竞争主体增多也打价格战,中美往返机票价格经济舱曾跌破3000元人民币。通常,中美航线经济舱往返票价高达万元。

  第一家开辟中美间不停站直飞航班的航空公司是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其于1986年进入中国,截至目前,美国联合航空公司是中美航线上最大的承运人。

  被认为是“根本上重塑中美之间商业航空关系”的“里程碑式的协议”是2004年7月签署的为期6年的《中美扩展航空服务协议》。这给了美国航空大幅度进入中国航空市场的机会。

  飞往中国的国际航线被认为是美国航空客运的“面包和黄油”。美国航空业咨询专家伯伊德认为,对于从事国际航线的航空公司来说,中国就像20年前的英国那么重要,而且它是全球航空市场中最后一个最重要的市场。

那一场航权之战

  为了争夺一条中美航线,美国大陆航空公司、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美国西北航空公司和美国航空公司都使出了浑身解数

  Robert是美国政府的一名官员,出于工作需要,他经常要往返于中国和美国的首都。今年3月之后,他的航空旅行发生了改变。

  “以往我从华盛顿飞往北京,通常需要在芝加哥中转;航班紧张时甚至需要从韩国和日本中转。现在开通了华盛顿和北京直航后,我需要做的只是登机、睡觉、下飞机。飞行时间比以前节约了至少两个小时,我还有时间在到达北京机场后喝一杯咖啡。”

  Robert也许不知道,这条航线是美国四大航空巨头酣战后的结果。在过去的一年中,为了争夺一条中美航线,美国大陆航空公司(以下简称“美大陆”)、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以下简称“美联航”)、美国西北航空公司(以下简称“美西北”)和美国航空公司(以下简称“美国航空”)都使出了浑身解数。

  最终的结果是美联航取胜。

航权赋予的希望

  故事还要从头儿说起。

  对于外籍航空公司来说,进入中国的航空市场需要一张特殊的“通行证”,这张证书必须由国与国之间协商签订,即所谓的“航权协议”。协议将规定进入两国的航空公司数量、航班数量及落地城市等内容。

  2004年,中美之间签署了被称为“里程碑”的《中美民航运输协定》。根据协议,到2010年,经营中美航线的航空公司数量将由原来的各自4家增加到各自9家。

  不消说,美籍航空公司对这份协议欣喜若狂,因为中国飞速增长的航空市场早已被它们觊觎已久。在协议签订后的两年时间里,在中国的航空公司还没有用完一半航权时,美籍航空公司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准备新的航权谈判了。

  因为航权限制,每一条航线对于它们都显得弥足珍贵。因此当传出“2007年中美航线上每周将新增7班的客运运力”时,美籍航空公司就高度绷紧了敏感的神经。

  但2007年增加的运力有许多前提条件:它只允许已进入中国市场的美籍航空公司申请,并且只能全部归属一家经营。这意味着,参赛者只能在现有的经营者中选出,并且胜出者只有唯一的一位。

  目前,有四家美籍航空公司经营中美客运航线,它们分别是美西北、美联航、美大陆和美国航空。消息出来之后,这四家航空公司都在第一时间提出了航线申请。(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心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今日热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