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主页 > 航空航线新闻 > 正文

决战紫禁之巅 空中客车与波音对决中国市场

1970-01-01 08:0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阅读: 次 我要投稿

2007-04-22

  近日,空客终于抛出了“power8”计划的细节内容。在这个以裁员、压缩成本为“关键词”的计划中,空客宣布,未来4年将在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的分公司削减1万个工作岗位,占其8.7万名员工总数的11.5%。

  空客希望借此恢复元气。因为在统计出炉的2006年订单中,空客以824∶1044的成绩输给了波音,不得不挥别连续五年守住的冠军位置。

  但波音也并非是绝对的赢家。

  目前,中国的“大飞机”梦想越来越清晰,中国国务院已经同意组建大型客机股份公司,专家公开表示,中国的大飞机将在10年后出样机。这意味着,当中国可自主生产大飞机之日,就是空客和波音失去部分中国市场之时。

  而无论是空客还是波音,对中国市场都有不可割舍的战略情结。

技术牌的翻新

  虽然空客与波音在很多方面都判断相左,但是它们对中国市场的预期保持了空前的一致,二者都预计未来中国将成为增长最迅速的商业飞机市场。为了迎合中国人喜欢8的风俗,波音甚至将主打机型7E7改名为787。

  为了争夺这块巨大的中国蛋糕,两大巨头都选择了“以技术换市场”的路线。因为在中国,购买飞机更多的是一种政府行为,“技术牌”更容易缔造牢固的政府关系,为订单的销售铺平道路。

  以往,二者的手段如出一辙,选择了“转包生产”模式,即由空客或者波音为中国的飞机制造企业下订单,委托他们生产飞机的零部件,我国的沈飞、西飞等集团都因此而受益。

  但意识到中国市场的庞大潜力,波音和空客开始“升级”。4月13日,天津市方面宣布,空客A320系列飞机中国总装线的厂房将在二季度内开工建设。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空客将A320的总装厂落户到中国,是取悦政府的一张王牌。“以往我国和空客签订的转包生产合同中,技术含量比较低;而总装厂建在中国后技术调试、试飞等环节都在中国,对于中国的航空技术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而波音也不甘示弱,在上海建立了飞机的改装维修合资公司,波音占60%股份,上海机场和上航也参股其中。业内人士提醒记者,这是波音在全球第一个控股的改装维修项目,建成后将参加所有的波音的客改货项目。一贯严格的美国技术输出口径终于对中国放宽了要求,正是波音大打“技术牌”的结果。

销售策略的迥异

  但真正决定销售业绩的,还是空客与波音的市场策略。

  空客从出生之日起,就被笼罩在波音的阴影之下。30年前,波音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稳坐着世界航空市场的头把交椅,直到2000年,空客才赶超波音,连续5年端坐在“飞机订单霸主”的位置上。

  空客打倒老牌波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抓住了“9·11”事件的契机。“‘9·11’之后,波音先后裁员5万人,并把飞机年产量从600多架降低到200多架,而空客却没有减产。”业内人士表示,空客充分抓住契机,利用灵活的销售策略一举铺开市场。

  现在,这种灵活的销售策略也被运用到中国市场。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航空公司在选择飞机时有多重考虑,比如地域特点、市场流量、飞行员及工程师的情况等等,但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是销售商的价格和销售策略。

  但波音与空客有着截然不同的销售风格。

  在中国,空客的销售架构是“销售副总裁-区域销售总监-销售经理”,其策略比较灵活,个人“拍板”的权限较大。

  相比之下,波音则以沉稳和严谨著称。“我们公司成立时,就选择飞机的问题和空客、波音前后讨论了三个月。”某民营航空的高管对记者回忆,当他们与空客讨价还价时,空客比较容易接受,并且有洽谈余地;而波音则不易妥协。

  “这种销售策略的差异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在同等座位数的飞机价格上,空客比波音便宜8%左右。”上述人士告诉记者。(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心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今日热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