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五大航空公司深陷套保门 亏损额占全球总额56%
五大航空公司巨亏,这几只权重股必然会暴跌,其附带的关联股也势必受其影响,究竟影响有多大,会带领大盘转头向下吗?也许这几天就会证明!
CCTV经济半小时报导:国内几大航空公司2008年度业绩出现巨亏,有了最新进展。5月14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发布公告称,国航2008年亏损91.49亿,其中燃油套期保值预计亏损达74.72亿元,国航负责人近日曾表示,“套保损失显示出国航在这方面能力不足,我们会吸取教训”,国内几家航空公司到底能力不够导致套期保值失误还是投机失败?节目一开始,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几家航空公司的亏损情况。
航空公司深陷“套保门”
截至2009年4月30日,国航、东航、南航、海航、上航五大航空公司年报无一盈利,亏损总额高达305.79亿元,而此前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航空公司的亏损总额约合人民币540亿元,这也就意味着,在全球230多家航空公司中,中国五大航空公司的亏损总额就占到了56%。
在对亏损原因进行分析时,几家航空公司都把“全球金融危机导致航空运输需求急剧下滑和燃油成本大幅攀升”作为2008年主营业务亏损的理由。然而有人发现,国航、东航的巨额亏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两家公司“关于燃油套期保值的提示性公告”中披露出这样的信息: 2008年,在东航139.28亿元的亏损中,燃油套期保值业务的损失为64.01亿元,占比46%;而国航的油料套期保值业务损失达74.72亿元,竟然占到了总亏损额91.49亿元的8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国的实体经济都产生了巨大冲击,航空业当然也不例外,客流急剧减少、油价大起大落。但是,从几家航空公司的公告中我们却发现,亏损的大头却来自并非主营业务的燃油套期保值。那么,同样经历了2008年的境外航空企业又有什么样的遭遇呢?
为了了解境外航空公司2008年的盈亏状况,我们对北美、欧洲、亚洲和澳洲的8家大型航空公司的年报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8家航空公司都进行了航油套期保值操作,其中美利坚航空、英国航空、澳洲航空和新加坡航空这4家公司的套期保值业务均实现了盈利。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虽然套保业务出现1.6亿欧元的亏损,但主营业务盈利13.83亿欧元,公司总体盈利。
在8家大型航空公司中,只有3家套期保值业务和主营业务均出现亏损,分别是美国达美航空、奥地利航空和香港的国泰航空[11.12 6.11%]。年报显示,2008年,美国达美航空的亏损总额为8.964亿美元,其中航空运输主营业务亏损8.314美元,占比92.75%,套期保值业务亏损0.65亿美元,占比7.25%;香港国泰航空亏损总额为87.6亿港元,其中主营业务亏损79.29亿港元,占比90.51%,套期保值业务亏损8.31亿港元,占比9.48%;奥地利航空亏损总额为4.2亿欧元,其中主营业务亏损3.121亿欧元,占比74.3%,套期保值业务亏损0.47亿欧元,占比11.19%。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境外三家航空公司亏损总额的90%左右来自航空运输主营业务,套期保值的损失还不到10%。相比之下,国内两大航空公司的亏损总额中,却有60%来自于套期保值业务的亏损。同样是套期保值,为什么境内外航空公司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试图联系国内的航空公司进行采访。
国航工作人员:“我们的合约到2011年7月,实际上去年年底的时候,就是12月31日,对我们仓位的合约的市值进行评估,而且未来油价是不确定的,这样一来实际上,在一个时点上出现了一个亏损,未来两年多究竟是什么结果还非常不确定。”
东航工作人员:“很抱歉,我们关于套期保值的信息都已经在公开包括里披露了。”
套期保值只是一种交易手段,可为什么国内几家航空公司却出现巨额亏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