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2 10:24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佚名 阅读: 次 我要投稿
中国空军一架苏-27战机3月31日在山东失事,两名飞行员不幸牺牲。尽管各国战机普遍已装备弹射座椅,但近年有关战斗机飞行员在事故中遇难的消息仍不时传来。一名航空专家4月1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飞行员弹射逃生时要经历层层磨难,堪称“硬闯生死关”。 该专家分析说,从现场情况来看,这架苏-27战机在坠毁之前应该处于“临界可控状态”,留给飞行员决策的余地较大。这种情况下,飞行员刚开始觉得能挽救飞机,但最后通过各种努力还是挽救不了,而弹射最佳时机可能也错过了。据专家介绍,战机在500米左右的高度发生难以挽回的事故时,留给飞行员的只有约7秒时间。从理论上看,飞行员从拉动弹射手柄、抛弃或炸穿座舱盖、座椅助推火箭点火、弹射离机这一系列过程只需要约3秒钟,留给飞行员升空开伞还有充裕时间。但实际上,一旦出现类似事故需要飞行员立即做出快速决策,而没有弹射经验的飞行员通常会陷入“决策迷惑期”,这种情况下对时间流逝失去判断力,仅决定“要不要弹射”花费的时间往往就超过5秒钟,因此弹射动作还没来得及做完,飞机就已经坠毁了。 即便飞行员快速决定弹射,但仍面临重重危机。专家介绍说,与电影里的场景不同,飞行员在弹射瞬间能够体会到的感觉,只有巨大的过载和强烈的气流冲击。在弹射火箭的加速过程中,飞行员将承受15G的过载,加上离开座舱后迎面气流的猛烈冲击,会给飞行员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开伞瞬间的冲击也不容小觑。巨大的降落伞能够使飞行员从每秒60米的下落速度迅速降低到每秒5-10米左右,巨大拉力可能造成飞行员身体损伤,因此要求飞行员能够适时做出防护动作,主要是收紧身体,抵抗冲击。但如果弹射过程中飞行员已受伤,就可能无法完成这些动作,导致受到二次伤害。先后两次弹射逃生的国际级试飞员徐勇凌曾刊文回忆自己的弹射经历:“1987年第一次遇险弹射前,我的准备时间相对充裕,来得及做出必要的防护动作——蜷曲手脚,保持脊柱直立。弹射过程中虽然巨大的过载令人难以忍受,但身体基本没有受到损伤。”而1999年5月20日徐勇凌突遇战机两台发动机同时起火的重大险情,战机失控被迫弹射。他回忆说:“由于高度较低、速度较大,弹射时不允许我做出防护动作,出舱时受到冲击而身体受损,开伞时已无力作出防护动作,造成腰部肌肉被严重拉伤。”据介绍,许多飞行员弹射跳伞后由于当时条件过于恶劣,或者是跳伞时防护措施不到位,造成脊柱损伤的严重后果,即使跳伞成功,恢复飞行的可能性也很小,有些甚至造成终身残疾。 至此,飞行员要闯过的鬼门关还不算完:受伤后变形的着陆动作会造成飞行员额外的损伤,而且成功着陆并不等于飞行员自救成功。由于紧急离机时无法选择地域,可能降落在各种复杂环境中,飞行员必须做好自救的思想和技术准备。该航空专家强调,影响弹射逃生的因素很多,某一次失败的案例,并不能简单得出“战机性能差、飞行员水平不行”的结论。 (责任编辑:朱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