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6 13:04 来源:中国海军网 作者:宋歆 钱晓虎 高毅 阅读: 次 我要投稿
晚7时35分,南海某海域,夜色渐浓,隐约还能看见少许云朵。 经过地勤人员精心保养的舰载直升机,早已伫立在井冈山舰飞行甲板上。58号机驾驶员、新飞行员闫宇手握操纵杆,显得微微有些紧张。坐在一旁的飞行教员、南海舰队航空兵某团参谋长焦振军,拍了拍闫宇的肩膀说:“干什么都慢一点,不要急。” 的确急不得!闫宇是随编队参加远海训练的8名新飞行员之一。今天是他第一次在复杂敏感海域参加飞行,飞行科目是难度较大的夜间行进间着舰。此时的闫宇心里真有点忐忑。 然而,使命任务却等不得!南海舰队司令部航空兵处处长刘德华告诉记者,随着近年来远海训练、远洋护航等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迅速增加,以及大量新装备的列装,急需培养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飞行员,来满足任务的需要。闫宇等新飞行员,就是为执行数月后的亚丁湾护航任务所储备的。“结合这次远海训练,我们加大了新飞行员的培养力度,力争缩短战斗力的形成周期。” “开车检查完毕,请示起飞!”晚7时42分,完成飞行前各项检查的闫宇,从容向指挥员报告。 “同意起飞!”接到飞行指挥员指令,闫宇向后拉起操纵杆,舰载机随即从井冈山舰左舷跃出甲板,飞向茫茫夜空。记者注意到,短短几分钟,刚刚还能看见的云朵,已经彻底不见踪影。 今天是暗月,光线愈加暗淡。透过机窗向外望去,记者体验到了另一番“海天一色”:眼前一片漆黑,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海。 这番“海天一色”,孕育着极度的危险。由于缺乏参照物,飞行员很容易失去平时的正常感知,形成“误低为高,误近为远”的错觉。 怕什么来什么。刚刚飞行一小会,海雾又悄悄升腾而起,让视野更加受阻。 “慢一点,要坚决相信仪表。”戴着耳机的记者,听见焦振军这样对闫宇说道。
初生牛犊的闫宇飞得很平稳。坐在机舱里的记者,丝毫没有感到颠簸。焦振军告诉记者,近年来,团里列装的飞机数量比以前翻了几番,训练时间也由以前的一年数百小时,增加至目前的数千小时。特别是一批素质好、能力强的双学士飞行员不断补充进来,为部队建设注入了宝贵的新鲜血液。“现在要做的,就是顺势而上,早日让这些新飞行员形成战斗力。” “现在我们离海面已经只有20米,正在进行超低空飞行!”记者闻讯,走到开启的舱门前向下眺望,深蓝的大海就在眼前。一昼间炎热的气浪,感觉到丝丝凉意扑面而来。 “飞得不错,注意仪表数据。”耳机里又传来焦振军的鼓励,这让闫宇越飞越自信。 晚8时35分,机舱灯光开启,战场搜救课目随即展开。闫宇将飞机稳稳地悬停在井冈山舰飞行甲板上方10米处。救护员蒋伟穿戴整齐,利索地滑跃而下,将“伤员”成功救援上机。 战斗输送、侦察引导……在茫茫夜色中,58号舰载机出色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课目的演练。在完成今夜最后一次飞行时,时间定格在了10点45分,飞行架次为80次。 “这样的训练强度以往少见。”领航员杜建伟告诉记者,“从2010年起,这型舰载机才开始进行夜间着舰训练。两年多来,舰机协同的夜间着舰训练开展得越来越多,具备远海夜航能力的飞行员,正在迅速增加。” “练夜航、练指挥、练协同、练保障,像今天这样的训练将逐步形成常态化。”刘德华处长告诉记者,“出航一周来,我们已经进行了800余架次的飞行训练,小伙子们经受住了考验!” 夜已深,地勤人员又开始辛勤忙碌:清洗机身、保养发动机……明天早上,战鹰又将起飞,飞向深蓝。 (责任编辑:朱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