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担任南京军区某陆航旅参谋长,但年轻的盛建忠给人的印象更多的是温和与热情。
他的部下讲述了他的许多细节,比如他会把机枪弹壳做成纪念品送给新飞行员,比如他会在飞行员的婚礼上客串一下司仪。
但有一样东西,却让盛建忠变得异常冷酷和血性——那就是中国第一款专用武装直升机,低空杀手“武直十”。
180厘米高的盛建忠坐进“武直十”,戴上那种只有电视上才见得着的火控头盔,立即像换了个人。狭窄的机舱,便是盛建忠的另一个世界。
盛建忠佩戴与挂架随动的新型武器头盔英姿。
盛建忠经常组织新飞行员进行地面协同,他带头做到以老带新,甘为人梯,悉心育人。
武直十发射新型导弹。
事实上,盛建忠是我军首批“武直十”特级飞行员,首批“武直十”全天候飞行员,首批完成“武直十”各种武器系统射击考核的飞行员——导弹、火箭弹、机枪,陆航部队一共打全了的不过10来人,盛建忠的稳、准、狠闻名全军,是个地地道道的“低空杀手”。
在盛建忠的手册上,写着这样一句话:“瞄着战场飞行”。
2010年年底,“武直十”装备部队,第一批就给了盛建忠所在部队。为了使新装备按时形成战斗力,盛建忠带着飞行员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进行测试,平飞、侧飞、倒飞。测试进行到尾声,突然发现还缺少“最近攻击距离”和“最大攻击角度”两项战术指标。
盛建忠说,凡是打仗需要的,我们都要试飞。
极限飞行,挑战的是飞机和飞行员的双重极限。三四个小时飞下来,很多优选出来的飞行员都扛不住。盛建忠拍了胸脯,也担当了使命,经过上百次的试验,终于飞出了“武直十”的诸多技术极限,真正把机器飞成了武器。
上级交给陆航部队一个训练课题,名为“联合打击导弹快艇”。可现有条件下,上哪儿找100公里时速的高速目标?盛建忠想到高速公路上的汽车,速度和机动性,跟海上的高速快艇都极其相似。
于是,旅里派出了几辆汽车驶上高速公路,一场以高速公路汽车为模拟对象的演练拉开序幕。追击、咬住、俯冲,然后是模拟发射,接着一个华丽转身……单机尾追攻击、双机协同攻击、两机侧面夹击,一个新机型的战法训练,在悄然中完成。
盛建忠说,新机型就需要新战法,武装直升机不仅需要飞行员,更需要战斗员。盛建忠带领司令部,在一无教材二无经验的情况下,用1年的时间,完成了“武直十”22个课题的研练,全面检验了新机型的新战法,使新装备当年列装,当年形成战斗力。
每一次挂弹训练,盛建忠都要认真核对有关数据。
一批批年轻的飞行员在盛建忠的带领下茁壮成长。
盛建忠每月牵头组织一次重点课题的战备拉动,每季度组织一次综合战备演练,确保全旅的直升机完好率100%、出动率100%、升空率100%。
盛建忠飞得好,他是多项海上飞行记录的保持者,10年前就曾冒着大雨驾机在海上救过渔民。但在旅里,盛建忠最让人佩服的,其实还不是他的胆识和飞行,而是他的信息化素养。“武直十”刚到旅里,飞行员们围拢一看,与平日里飞的其它机型大不一样。别的不说,几个大屏幕代替了以前的机械界面,头盔上闪烁着各种信号。别说火控系统,光飞行也由目视飞行、仪表飞行进化成有强大信息系统支撑的数字飞行。
面对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盛建忠这些年的勤奋发挥了作用。仅当参谋长以来,盛建忠存下的信息化资料就超过10个G。
信息化转型要求高,大规模作战能力要提高……一说起这些,盛建忠就止不住连声说“急死了”。很多课题本不是由作战部队承担,但为了能早点用上,盛建忠总是等不及。一款新型的直升机信息化模拟训练系统刚刚在全军装备展上亮相,盛建忠就到处申请装备,到处请教专家,使这套设备引进到训练之中。
事实证明,这套模拟装备在武装直升机飞行员的训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2年5月,盛建忠利用信息指挥系统组织两机编队超低空支援地面步兵、装甲兵进行攻击演练。一位机长迅速摧毁“敌”前沿防御要点,干净利索地跃身返回,完全忽略了地面步兵的进攻速度,武装直升机打开的缺口又被“敌”重新堵上,对抗失败。
以“快”著称的这名机长遭到了盛建忠的严厉批评。“从来没见参谋长发这么大的火。”正是在这一次,他从盛建忠的批评中真正明白,陆航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一支支援保障力量,它已经向攻防兼备力量迈出了一大步。
“万不得已,驾机撞毁目标。”这是盛建忠的一句誓言。在他的带领下,一大批攻防兼备型武装直升机飞行员已经成长起来。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兼武直-10总设计师吴希明一到陆航某旅,就要点名找盛建忠一齐探讨武直-10需要改进的一些飞行性能。
6月12日,在全军陆航甲类战斗旅(团)建设标准试点验收和研讨活动期间,盛建忠组织直九武装直升机正在对“敌”目标进行火力攻击。
为了适应未来作战需要,盛建忠还牵头多次组织大规模机降作战演习。
为了适应未来作战需要,盛建忠还多次牵头组织陆航部队配合两栖部队进行信息化条件下的海上作战演习。
部队的每一项体能考核,盛建忠也都到场,亲自把关,确保飞行员等部队官兵的体能训练质量。
(责任编辑:朱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