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9 16:21 来源:搜狐军事 作者:佚名 阅读: 次 我要投稿
舰载机起降是世界性技术难题,被比作“刀尖上的舞蹈”,而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舰载机歼-15于11月23日首次在“辽宁舰”上完成了起降飞行测试,这表明我国航母已经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航母”。歼-15的成功起降只是一小步,却是中国航母发展的一大步。 容不得任何闪失 中国航母舰载机歼-15于11月23日在 “辽宁舰”上首降成功。军事专家认为,当 “辽宁舰”成功完成舰载战斗机的起降试飞,就宣布它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据介绍,舰载机起飞着舰的条件和环境十分的严苛和复杂。航母的跑道只有200多米,仅为陆上跑道的1/15;航母行进时,运动要素复杂,在涌浪的作用下,飞行甲板可能会沿着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进行运动;风向、风速复杂多变,不规则的气流会严重扰乱飞行轨迹。因此,在航空母舰上起降远比陆地起降复杂得多。舰载机在航母这个狭窄的空间进行起降,在业内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蹈”。 舰载机的成功着舰不仅要有高超的驾驶技术,更需要团队的紧密配合。在起降试验的过程中,颜色和动作是航母舰面交流的主要“语言”;仅完成起飞动作,就需要65个流程。 在“辽宁舰”飞行甲板上,特种装置、特种手语、特种服装,都是舰载机起降成功的法宝。由于舰载机飞行员无法完全感知现场环境,战斗机在航母上起降,离不开航母特种装置和工作人员的紧密配合。 舰载机准备着舰前,身着七种颜色服装的舰面人员排着紧密的两行队形,从飞行甲板一端走向另外一端反复检查甲板,如同七色彩虹在甲板上延伸。官兵头盔、马甲、长袖套衫的不同颜色以及他们背后不同的图案和符号,表明了他们不同的战位和职责。例如,紫色代表燃油补给战位,红色代表着危险和安全管控,绿色代表起降和飞机维修战位等。 另外,飞机起降时所有的口令都通过手势来表达,任何一个流程都容不得任何差错。 飞行员是“尖子中的尖子” 舰载机能否成功着舰最终取决于飞行员的个人能力。而舰载机飞行员的选拔与培训并非一件容易的事。美国人甚至认为,航母舰载机飞行员比航天员更难培养。 培养舰载机飞行员,各国海军套路不同。美国海军的相关培养体系十分成熟,海军飞行学员掌握航校初教机和舰载教练机驾驶技术后,还要换装F/A-18舰载机的同型教练机进行高级培训,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而中国海军此前从未装备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只能采取“由陆到海”的培养模式。中国海军首批舰载机飞行员不仅要熟练掌握驾驶技术,还必须熟悉海上环境。因此,“海空雄鹰团”的王牌飞行员们应是舰载机飞行员的首选。有媒体称,着舰成功的首位飞行员是戴明盟,就来自东海舰队“海空雄鹰团”,是“尖子中的尖子”。 在此次舰载机起飞着舰测试中,共有5名飞行员相继驾驶歼-15飞机顺利地完成了在“辽宁舰”上的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 据悉,为了选拔出我国航母首批歼-15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海军会同空军、工业部门、科研院所及医疗系统的有关专家,在海、空军歼击机飞行员中进行了层层筛选。 首先,通过技术关的选拔。航母跑道短、窄,气象条件复杂,降落环境和条件严苛多变,这对舰载机飞行员的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通过选拔,首批舰载机飞行员年龄在35岁以下,飞过至少5个机种,飞行时间超过1000小时,其中3代战机飞行时间超过500小时,且多次参加过军兵种联演联训、重大演习任务,是所在部队的种子飞行员和重点培养对象。 其次,通过身体关的选拔。歼-15舰载机在勾住阻拦索的瞬间,飞行员会承受巨大的载荷,这对飞行员的颈椎、腰椎和脊柱都会产生影响。同时由于惯性的作用,血液加速向飞行员头部涌去,飞行员眼前会出现“红视”现象……这就对飞行员身体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选拔时医学专家通过先进的医疗仪器,对飞行员进行了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许多优秀飞行员由于某些细微的身体数据指标不合格而与舰载机飞行员失之交臂。 再次,必须通过心理关的选拔。由于14度的滑跃倾角,飞行员在起飞时会产生加速撞墙的感觉;在着舰时,为了防止挂索失败,舰载机飞行员必须大油门下滑着舰,以保持“逃逸”速度……每一次起降,都是过“鬼门关”,对飞行员的心理产生极大的挑战。因此,对舰载机飞行员的心理素质考核可以用严苛形容。医学专家设置不同情境,通过精密仪器,判断飞行员是否具备“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心理素质。 最后,必须通过政治素质考核。虽然舰载机飞行员职业充满风险,但是飞行员在选拔时都踊跃报名,把能成为舰载机飞行员视为很高的荣誉,自愿为海军加速驶向深蓝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航母里到底什么样? 中国舰载机研制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创新工程,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对舰载机技术严密封锁。一定要让中国人自己的舰载机翱翔在祖国海空,承担舰载机研制重任的海军驻沈阳某航空军代表室立下铿锵誓言: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动摇既定决心! 那年春节刚过,飞机研制迎来攻坚决胜阶段,陈青被选中担任驻沈阳某航空军代表室总代表。此时,陈青父亲突发脑溢血,在医院抢救一个多月,虽保住了性命,但却变成了植物人。 离别需要照顾的父母,他便一头扎进研制现场。面对严峻的质量和进度压力,陈青组织联合攻关团队,抓技术状态控制,抓整体进度协调,抓质量监督和军检验收,忙得不可开交。 在陈青的感召下,全体军代表联合军工厂所发扬攻坚克难的精神,通过采用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推行并行工程模式、建立预审查模式等高效方法,一起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打赢了一场场硬仗,创造出国内飞机从立项到首飞成功的最短时间记录。 有了这群“娘家人”的呵护和关爱,新型舰载机从出生到孕育到成长经受住了高强度的试验试飞考验。 当然,歼-15的成功起降也离不开辽宁舰上普通战士默默地坚守与付出。 11月25日零点,这是“辽宁舰”的凯旋之夜。此刻,大多数人都带着成功的喜悦酣然入梦,而在航母主甲板下负10层,战士葛呈华正专心致志给装备部件刷油漆。这里是航母的电源“心脏”之一,机舱内噪音震耳,温度高达40℃,人和人说话即便贴在耳边也很难听清楚,连比划带猜才能进行沟通交流。被问到“为什么晚上干活,累不累”时,小葛抹一抹脸上的汗水,大声说:“机电兵干活不分白天黑夜,一天三班倒,除了吃饭休息就是值班干活。习惯了,感觉不到累。”这时,舱内电话响了。为了抵消噪音,机舱电话上居然加装了扩音器。小葛凑近电话,边拧扩音器音量开关,边大声喊着回话。真没想到,打电话居然变成了如此辛苦的事。 隔壁的造水机舱室。偌大的舱室里,只见给水兵徐江一人戴着防噪音的耳塞,静静地坐在木凳上。他比划着说,他要定时观察玻璃孔里海水翻腾的情况,查看气压是否稳定,保证造水设备正常运转。 “平时能听上歌吗?”战士徐江摇了摇头。当都市年轻人塞着耳机享受音乐的美妙时,他却因职业需要而远离了音乐。“白天看到歼-15飞机着舰了吗?”小徐还是摇了摇头:“夜里值班,当时在补觉。” 望着眼前这张淳朴的脸庞,记者心中不禁感慨:当我们仰望天空,将赞美给予英雄的舰载机飞行员时,千万不能忘了这份成功的背后,还有航母上那些像小徐一样普通战士的付出。 现场见证舰载机着舰的人们也许永远难忘那热血沸腾的20秒,但舰载机试验试飞走过的历程也许更加惊心动魄。正是一线军代表团结带领试验全线人员顽强拼搏,实现了人、舰、机融为一体,才有了舰载机着舰这惊心动魄而又在意料之中的20秒,才有了中国海军航母事业更加辉煌的明天。 沈飞掌门人以身殉职 中国航母“辽宁舰”完成舰载机起降训练后于11月25日靠泊大连,然而舰载机研制的主要领导人却没能享受到欢迎的鲜花。据报道,中航工业沈飞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在辽宁舰归航中突发心脏病,终因经抢救无效,于11月25日11时许殉职,享年51岁。 当天晚间,沈飞集团的官网主页已换成黑白页面。沈飞集团公司自1951年正式创建以来,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的许多个“第一”,然而近年来却在与成飞(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竞争中处于下风,尤其是成飞接连推出枭龙、歼10等颇受好评的三代战机,令做惯老大的沈飞备受压力,2009年罗阳走马上任,沈飞发力追赶。今年以来,歼31成功试飞使中国在短短两年中拥有了第2款五代战机,而歼-15-首次在航母上起降成功,意味着中国航空工业实现了从陆地到海洋的跨越。 罗阳生于1961年6月,辽宁沈阳人。198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空设计专业毕业,后在职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硕士学位。曾任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员,九室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兼副所长。2002年7月任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副董事长,后任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2008年12月兼任中航工业航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分党组成员,2012年1月任中航工业航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特级专务。1999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多次立功受奖。是辽宁省劳动模范、“航空报国金奖”获得者。生前组织实现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快速研制成功的杰出成果;他以追求卓越的治企理念,实现了管理创新的升华,改变了沈飞的面貌。 (责任编辑:朱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