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7 09:52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记者 徐晓羽 孙立 阅读: 次 我要投稿
中广网北京11月26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本月23日,我国自主研制的舰载战斗机歼-15在航母“辽宁舰”上成功着舰。国产第一代舰载战斗机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 几天来,我军飞行员驾驶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舰”上进行的数次起降和飞行训练,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舰载机飞行员如何选拔和培训?起降的关键技术又该如何掌握?前不久,中央台记者徐晓羽走进渤海之滨某海军舰载机训练基地,进行了深度探访道。 渤海之滨某训练基地,晚上九点,随队保健医生正在为舰载机飞行员进行例行体检,他们已经为第二天的飞行做好了准备。 保健医生:我们现在已经训练很多次了,这里的保障人员非常多,方方面面都有。上舰涉及到装备方面的工程技术、飞行员的操纵技术,这些都要过关,缺一块都不行,是一个整体。 海军装备部飞机办张副主任说,舰载机飞行员与航天员一样,要经过非常严格的选拔。 张副主任:舰载机飞行是最难、风险度最大的,他们是刀尖上的舞者。飞行队伍的建立要挑选国内的精英、空海军联合,从多角度多方向的进行考察。 海军舰载机工程负责人之一、海军某航空兵部队刘副司令员表示,中国舰载机飞行员的培训,可以借鉴的国外经验很少,必须立足自主培训。 刘副司令员:自主培训就是摸索的过程,舰载机飞行员在海上怎么飞,关键技术在哪里。我们首先探索的是海上着舰航线,当时争论的很厉害,最后反复研究实验,把飞机熟悉透,海上触舰复飞,需要大量时间、架次完成,飞行员提高精准稳,达到飞一次进一步。 舰载机训练按照“大胆地飞,科学地飞,精准地飞”的要求,进行了高强度飞行训练,通过数据精确验证。反复、大量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关于试验试飞最多的描述。海军某基地测试监控站郭高工介绍了相关情况。 郭高工:我们整个测试监控站的所有设备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对每一名飞行员、每一个架次、每一个航次,我们必须要进行准确测量。保证把飞机的位置、速度、加速度、角度等参数全部记录,测量完了之后要形成报告。我们专门有飞行的讲评系统,在每一次驾驶飞行过程中,要对飞行质量进行讲评。 舰载机着陆对甲板阻拦装置要求极高,置于“辽宁舰”飞行甲板后部的阻拦索装置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制制造。海军装备部飞机办张副主任说,当飞机准备降落时,飞行员在空中看到的航空母舰只有邮票大小,飞机尾部巴掌大的尾钩要在飞机触碰到航母甲板的瞬间钩住阻拦索。 张副主任:舰载机飞行的最大特点就是要非常精准,就像是拿一架飞机在绣花。我们现在突破了这个技术,这是值得令中国人骄傲的事情。 航空母舰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舰载机试飞期间,舰载机“歼15”的生产企业——沈飞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罗阳一直坚守在航空母舰上,收集数据、了解各方意见。但就在试飞成功之后,他却突发心脏病去世,为我国舰载机的发展献出了生命。请听中央台在辽宁舰现场发来的报道: 辽宁舰昨天(25日)上午9点到港,由于海试中起降训练取得了圆满成功,所有人都非常兴奋,下午参试人员举行了庆功会。在欢庆的同时也有人落泪,海军副参谋长宋学说,沈飞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罗阳在完成海试工作后突发心脏病,永远离开了我们。这次海试中,罗阳曾经感到过不舒服,但是由于舰载机起降试验任务非常重,不能中途下舰,他一直坚持在航母上与科研人员和官兵搜集整理试验数据,直到试验结束。昨天中午,在和官兵拥抱告别时,他走下航母告诉同事身体很难受,在送往医院过程中发生了大面积心肌梗塞。罗阳今年只有51岁,在他的带领下,中国航空工业实现了从陆地到海洋的跨越,歼-15战机就是他们的重要成果,可以说,他是在航母上倒下的国防科技战士,他也是为我国航母事业牺牲的第一人。 (责任编辑:朱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