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汪云,女,1935年出生,中国空军特级飞行员,中国第一位女专机机长,第一个驾驶大型飞机的女机长;曾100多次出色接送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视察;20多次为外宾服务;多次参加国防任务,参加唐山救险和对越反击战;创飞行31年、5500小时的全国纪录;现为北京海淀区军休办安置的军休干部。
在海淀区闵航路21号院的军休干部公寓里,记者见到了77岁的汪云。外表看起来普通,和其他“老太太”没多大区别的她,却是中国飞行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因为腿上罹患骨质增生,老人行动有些不变,难以亲临即将举行的扬中110周年校庆,但一说起母校,汪云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A
倔强女孩品学兼优 怀揣2块钱考上扬中
翻开一本尘封已久的像册,首页是著名作家汪曾祺题字的“凌云志”,像册中的张张像片记录着主人的传奇经历……
1935年,汪云出生于江苏高邮,父母早亡,家贫,由舅舅抚养长大。虽然从小学到中学她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全家除了舅舅支持她继续读高中外,其他人都希望她初中毕业后回来教书。“考上扬中我就上,考不上我就回来。”倔强的汪云立下“军令状”。
1953年7月,汪云怀揣着舅舅给的两元钱,从高邮坐船到扬中参加考试。“这两块钱要在扬州用好几天,”汪云回忆,当时5个女生、10来个男生一起来参加考试,所考科目包括数理化、语文、英语。“当时一同从高邮来的5个女生中,除了我还录取了1个女孩。”看到自己被录取了,汪云别提多高兴了。“那个年代和现在不同,能考上高中几乎迈入大学的门槛了。”
上扬中后,汪云仍面临经济困窘。“学校了解我的家庭状况后,给了我甲等补助—7.5元/月。”但是,舅舅强烈要求她只拿4.5元/月。“我舅舅说,还有更多的学生家庭条件差,也应该帮助帮助他们。”身为共产党员的舅舅,当时一个月的工资仅28元,要负担全家六七口人的生活,但从初中到高中,每个月,他都坚持给汪云3元钱的“生活补助”。
B
两次致信彭德怀 意外入选第二批女飞行员
“在扬中上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扬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学生时代的我就有着强烈的对国家、对集体的荣誉感,这让我一生受益匪浅。”汪云回忆,在扬中上学时,她最爱看的电影是《董存瑞》,省吃俭用花5分钱去看了一遍,仍觉得不过瘾,可又舍不得钱。“后来,最要好的同学又请我去看了两次。”看完电影,汪云和两名同学先后两次给当时的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写信,要求当兵。“后来才知道,当时根本不招女兵。”汪云笑着说。
3年时间一晃过去了,汪云和同学们一起参加高考。她第一志愿填了南京航空学院,其次才是清华、北大。“我当时就想往部队跑,南航
是军工院校,和部队靠得比较近。”考完试后,汪云就买了一张5毛钱的轮船票,准备回高邮。
不料,团委书记叫住了她,“去把你们班的同学召集起来,部队过来招女飞行员了。”汪云和同学一同参加了飞行员体检。“我身高1.62米,视力2.0,坐转椅后再跑200米都没问题。”体检完,汪云就回老家等消息了。
1956年8月13日,汪云永远记得这一天上午,她刚收到南京航空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紧接着又接到飞行员录取的电话。“当时我既激动又忐忑”,汪云回忆,考上大学开心,而能成为飞行员更是她一直的梦想。犹豫不决时,舅舅的一句话点醒了她:“大学你不上,还有别人上;而飞行员验上了你不去,国家会有多大损失?”
C
“光脚”踏上飞行路 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机长
到部队报道那天,她穿着姨娘做的手工褂子,光脚穿一双布鞋,舅舅给她买了一个挎包,金星钢笔插在口袋里,舅舅还给了她10块钱。
“1958年底,我们从航校毕业,被分配到空军。”汪老回忆,她驾驶的伊尔14属于小型运输机,时速340公里,是当时国内最快的飞机。
很快,汪云成为中国第二批44名女飞行员中第一个放单飞的,并在1958年12月入了党。随后,她第一个当上了机长,又在女飞行员中第一个驾驶上了伊尔-1大型飞机,成为当时飞行员中的“空中之花”。
1959年下半年的一天,汪云接受了她结束训练正式“上岗”后的第一次飞行任务与同事们送一位首长去太原。到了飞机上,23岁的汪云才知道,这位首长竟是陈毅元帅。
1960年,汪云所在的机组又一次接受了送首长去贵阳开会的任务飞机上坐着聂荣臻、叶剑英等三位开国元帅。31年飞行生涯中,汪云接送过周恩来、陈毅、李先念、张爱萍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接送过多位外国总统、国防部长。还参加过唐山大地震的救险,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物资运送。
“1989年1月,我最后一次飞上天。按规定我们应该48岁退休,空军特许我延长了3年,我自己又延迟了3年,我就是想一直飞下去。”到停飞时,汪云累计飞行了5500小时,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全军、全国飞行纪录保持者,飞行年限也与31年的最高纪录持平。
D
无论身在哪里 心都系着母校
因为一直翱翔在天空中,汪云难得有机会回扬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回去过,一次是看望住院的二姨娘,一次去看望小孩。”汪云说,她的儿子出生后,因为她和丈夫工作都忙,孩子就交给扬州的姨娘带。后来再回去,已是2002年,她回扬参加母校扬中百年校庆。
“这次母校110周年校庆,我很想回去,但腿脚不方便,不过无论我身在哪里,都心系扬中。是扬州中学培养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祝愿母校桃李满天下。”在采访的最后,腿不方便的汪老坚持送了记者很远、很远…… (责任编辑:朱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