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主页 > 飞行员法律服务中心 > 飞行员新闻 > 正文

翱翔高原的“雄鹰”--记国家特级飞行员姜广伟

 

 

 

2012-07-24 11:52 来源:天健网 作者:记者 孙雨竹 阅读: 次 我要投稿

姜广伟,是个让庄河人为之自豪的名字。作为国家特级飞行员,姜广伟先后驾驶过6种不同型号机种,多次参加军事演习、抢险救灾、卫星回收、科研和航线试飞等任务,安全飞行5800小时,被誉为翱翔在高原上的一只“雄鹰”。特别是在汶川大地震中,因表现出色被誉为“抗震英雄”,其所在的机组还被命名为“姜广伟王牌直升机机组”——

翱翔蓝天 大山里飞出一只“雄鹰”

姜广伟,1962年10月出生于庄河市原三架山乡。小时候的他就渴望长大后能成为一只翱翔蓝天的雄鹰。

1978年,空军招飞的消息传来后,正在读书的姜广伟积极报名应征。就在这年8月,他一路“过关斩将”,终于与其他3名庄河籍战友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踏入长春空军航空预备学校后,从大山里走来的姜广伟对自己严格要求,很快完成了由学生到军人的转变。特别是在空军飞行学院学习飞行期间,他刻苦钻研,苦练精飞技巧,在同批学员中第一批放了单飞。

1981年,姜广伟从长春空军航空预备学校毕业后来到了福建某部,成为福州军区空军运输团的一名直升机飞行员。

初到部队,他深知自己的差距,平时刻苦钻研业务,向老飞行员请教,很快便成了飞行骨干,是同批飞行员中最早单独执行任务的机长。期间,他多次参加空军演习、前线战斗值班和抢险救灾等任务。1987年,在上海交大组织学生外出军训发生特大交通事故后,他驾机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参与救助,及时把受伤学生送回了上海进行医治。1987年,中国陆军航空兵正式组建,这是一个新型军种。此时,姜广伟与战友们一道由空军转为陆军航空兵。来到陆航后,环境变了,机种变了,对每个陆航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姜广伟及时调整了自己,很快就掌握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黑鹰”直升飞机的驾驶技术。

大山里装有渴望蓝天的梦想。

每次抢险救灾都离不开人民军队。

抢险救灾 他是中国空军的一员猛将

姜广伟所在部队地处祖国西南,尽管组建时间不长,但却执行过多次艰难险重任务。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作为飞行副团长的姜广伟率领两架直升飞机应急起飞,冒着灾区多雾有雨、能见度极差的状况,第一时间飞进了灾区。

5月13日,上级命令直升飞机奔赴绵阳执行一项极其重要的飞行。当时风大雨急,天气条件极其恶劣,姜广伟主动请缨,在没有任何特殊防护和对外界环境还不明了的情况下,载着技术人员成功地深入国防重要基地进行勘察。翌日,他又不畏艰险再次深入该地区,及时运送食品和物资,并成功解地救出了多名被困专家。

5月16日,姜广伟已飞行了一天了,身体极度疲倦,就在他要结束当天飞行欲回去休息的时候,突然来了新命令,让他带领4架直升飞机飞向安县茶坪乡,解救被困的受伤群众。当时已近傍晚,能见度很差,不符合飞行条件,特别是茶坪乡又处在高山峡谷中。但接到任务后,姜广伟带领4架直升飞机果断起飞。临近山口,他从无线电里得知兄弟部队去往那里执行同一个任务的数架直升飞机由于天气原因已全部中途返航。针对这种境况,姜广伟没有轻易放弃,通知自己所带的其它3架直升飞机在山口外原地盘旋,自己却孤机深入,克服了天气复杂、山谷狭窄的困难,一举降落成功,及时运出了13个受伤严重的群众。

逆市而为 冲破死亡阴霾的“雄鹰”

堰塞湖作为地震次生灾害一直被世人关注,尤其是北川唐家山堰塞湖,被称为悬在绵阳人民头上的一颗定时炸弹。5月20日,已是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9天,由于沟壑被填,道路已毁,此时人们对唐家山堰塞湖的了解是一片空白。堰塞湖地处崇山峻岭之中,山谷里高压线密布交织,谷底下由于滑坡形成的岩石和树木起伏不定,地形极其复杂,无一处可供直升飞机安全降落。5月18日和19日,指挥部先后派出两个批次的直升飞机都无功而返。 5月20日上午9时50分,接到任务的姜广伟机组飞抵南郊机场。

此时,专家们在停机坪激烈地讨论着,等待着盼来的姜广伟这只“吉祥鸟”能够成为“救星”。

“都别说了,现在听我的,赶快上飞机,马上出发!”姜广伟把手一挥,登上了他驾驶的战鹰。当天,绵阳天气阴沉,乌云密布,能见度不足400米。而从南郊机场飞往唐家山堰塞湖坝,须绕行5道高压线和多个“S”形深邃峡谷。但姜广伟心里清楚:深邃峡谷的那一端,唐家山堰塞湖犹如一把利剑悬在绵阳灾民的头上,不能退却。经过一段高度紧张的飞行,姜广伟驾驶的直升机终于抵达唐家山山口。此时唐家山大雾紧锁,能见度不过200米。是按计划飞赴堰塞湖,还是原地待命?姜广伟的直升机在河谷中数次寻找,10时39分,终于发现了这个中国目前最大的堰塞湖。此时的唐家山堰塞湖坝顶到处是巨大的土丘和岩石,直升机根本无法降落。但姜广伟没有气馁,做了数十次的努力,他终于把直升机的右舱门抵在一个塌方的小土堆上,悬停在离地面五六米的位置,然后让12名专家和记者逐一跳下。

就这样,姜广伟和机组人员冒着危险,高强度地在唐家山堰塞湖和绵阳之间安全往返飞行了4个架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整个抗震救灾中,姜广伟共飞行150余架次,飞行时间达116小时20分。共运送物资56吨,解救伤员95人、被困群众119人,运送抢险人员300余人次……

不忘理想这“雄鹰”征服死亡之谷

翻开姜广伟的航空史册,何止是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留下了令人震撼的篇章,他还曾多次出色地完成了其他任务。西藏,那里有着绚丽的风光、丰富的宝藏和厚重的文化,也有着漫长的国境线。根据军事斗争和经济建设发展需要,1999年上级正式决定开通川藏直升飞机航线,姜广伟就是这条航线的首飞人员,全程参与了这一特殊行动。但大家难以想象,川藏上空的航线是何等的难行。这里的地势海拔多在5000米上下,途经高山雪峰、峡谷冰川等,多道山脉犹如一道道屏障阻挡在航线上。二战时期,参加作战的盟军在3年间损失了上千架飞机,牺牲了3000多人员。而这些人员的牺牲并非都来自于敌人的炮火,更多的是天候和航线的艰险。即使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短短的三年间,通过青藏航线飞到西藏执行任务的姜广伟所在部队直升飞机,也先后折翅四架,七名战友长眠在那里。可以说,川藏航线就是建立在“死亡之谷”上的航线。

飞行这条航线,不仅要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更需要有信心和勇气,是对人的生理极限的检验。为此,姜广伟与机组成员科学制定方案,学习高原飞行知识,熟悉飞行方法,硬是闯过了一道道的“鬼门关”。

近几年,姜广伟连续多次带队赴藏执行军事演习、地区维稳、边防巡逻等任务,每次时间都长达半年之久。

采访期间,姜广伟告诉记者,飞行是项风险性很高的职业,但他热爱这个岗位,爱自己的事业。也正是这样的理由,他一直飞行在高原的蓝天上……

(责任编辑:朱亮)
------分隔线----------------------------

 


航空资讯快报


观察:美国为何对无人机民用化犹豫不决? 观察:美国为何对无人
在反恐战争中得以发展的无人机,如今正加速进入民用领域。由此带...[详细]

 


韩亚空难中第一个冒死冲进机舱救人保安获赞 韩亚空难中第一个冒死
图:获奖的华裔机场保安人员蔡重震(左)与太太曹铭及7岁女儿。...[详细]

 


波兰两架小型飞机空中相撞 造成2死2伤 波兰两架小型飞机空中
图:图为坠毁在地面草地上的一架飞机。 据波通社报道,位于波兰...[详细]

 


神秘飞机惊现卧龙岗两周 澳洲警方突击检查 神秘飞机惊现卧龙岗两
图:神秘飞机已经停在卧龙岗南部的一个机场2个星期(图片来源:A...[详细]

 


德国一架航班因飞鸟撞击引擎被迫返航降落 德国一架航班因飞鸟撞
图:德国Condor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57客机在从斯图加特国际机场...[详细]

 


波兰一架Piper Navajo飞机坠毁 11人死亡 波兰一架Piper Navajo
图:警方正在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来源:Waldemar Deska/EPA 英...[详细]

 


 

鏃犳硶鍦ㄨ繖涓綅缃壘鍒帮細 ajaxfeedback.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