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主页 > 飞行员法律服务中心 > 飞行员新闻 > 正文

李霞卿:从电影明星到女飞行员

 

 

 

2012-07-16 10:25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记者 巩一璇 阅读: 次 我要投稿

李霞卿:从电影明星到女飞行员
李霞卿:从电影明星到女飞行员
《飞天名媛》封面
李霞卿:从电影明星到女飞行员
李霞卿与外国女星
李霞卿:从电影明星到女飞行员


  李霞卿在筹备南美飞行时用于签证的照片,只见她云鬓高挽,优雅迷人地定格在镜头前。立领旗袍宣告她以自己是炎黄子孙为傲。

李霞卿:从电影明星到女飞行员
飞机起飞前的检测工作,李霞卿坚持由自己完成,决不请他人代劳。
李霞卿在美的知名度可从她的卡通形象泡泡糖纸窥见一斑,该糖纸一面世即成为美国人喜爱的收藏品。


  李霞卿在美的知名度可从她的卡通形象泡泡糖纸窥见一斑,该糖纸一面世即成为美国人喜爱的收藏品。

 

“神九”巡天,引发社会关注,热门话题之一就是那唯一的女航天员刘洋。作为“首位翱翔太空的中国女性”,刘洋的确值得被载入中国的航天史。而在数十年前,也曾有这样的一名中国女性,拥有着非凡的勇气和能力,成为中国第一个取得专业执照的女飞行员,她叫做李霞卿。

文/图片整理

上海站记者 巩一璇

加拿大女作家:解开李霞卿的生死谜团

2005年,加拿大人帕蒂·哥莉在美国加州奥克兰市第一次见到李霞卿的墓地时,她双腿一软,几乎站不起来。在此之前,大多的资料记载的李霞卿的去世时间都在1933年或1944年,但在李霞卿位于加州奥克兰市的墓碑上,清清楚楚地写着:李霞卿, 1912年4月16日至1998年1月24日。由此揭开了缠绕已久的谜团。

这位加拿大女作家为了研究中国女飞行员的历史,花了数年时间。而今她在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飞天名媛》一书,成为了目前为止对李霞卿的研究资料中最为全面和详细的一本。

为了进一步走进李霞卿的传奇人生,我们对《飞天名媛》的作者帕蒂·哥莉进行了专访,对于围绕着李霞卿的种种传言和这个女人一生的爱恨情仇等问题,帕蒂将她这七年来对李霞卿的研究,以及走访李的故人和亲友的见闻娓娓道来。

帕蒂说,后来的人提到李霞卿,总会先提到她的女明星身份,提到她在《玉洁冰清》中的小妹形象,提到这个女人让人过目难忘的美丽。但她眉目生辉的风采却不仅仅是天生所得,举手投足间的气度和她少女时期就开始参演电影有很大的关系。

进入电影圈,也纯属意外。李出身名门,祖母是颇有声望的女革命家徐慕兰,父亲李应生,继承家族的革命气氛,多次参与革命活动。出生在这个有革命背景的富裕家庭,李霞卿14岁时已经是上海中西女中的“高材生”,宋庆龄、宋美龄的小师妹,等待她的是可预见的康庄大道。

机缘往往阴差阳错,李霞卿却在14岁那年步入电影圈,早早享受起了女明星的待遇,小小的她已经在成人的眼光里认识世界。

参演电影胡蝶盛赞: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据帕蒂讲述,1926年2月,李霞卿的父亲李应生和有着“香港电影之父”之称的黎民伟合作,成立了电影公司上海民新公司。

李黎二人合作的第一部影片《玉洁冰清》开拍在即之时,却为找不到一个饰演女主角妹妹的合适人选发愁,黎民伟的夫人林楚楚灵机一动,想到李家小女。当时14岁的李霞卿还在中学读书,性格活泼,样貌玲珑,和剧中角色十分吻合。虽然李应生对于女儿在片中出演一事颇为犹疑,但最终在导演的劝说下,李霞卿出演了片中“小妹”一角。而这个意外出演的“小妹”一角令“电影皇后”胡蝶都连连称赞:“上海人大饱眼福,从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来了!” 她预言这位李家小妹将很快取代林楚楚而成为新一代巨星。

此后李霞卿接连出演了《海角诗人》、《西厢记》、《木兰从军》等影片。最火之时,她也不过是一个16岁的丫头,不仅改了名字叫做李旦旦,气派也和往日的“小妹”大有不同,与胡蝶、阮玲玉、王人美、周璇、王莹、高倩萍一起被誉为“星级七姐妹”。

帕蒂·哥莉说:“李旦旦这个艺名在李霞卿退出电影圈后就没有再用过,日后她对自己的明星往事也不再提起。后来公众对她的喜爱和尊敬不是因为她是一个电影明星,而是因为她是一个出色的飞行员。就外在来说,她的确是一个非常美丽的电影女星,但在我看来,她的骨子里,却是一名勇猛的战士。”

息影之谜:为逃债还是为爱情?

在《飞天名媛》中有一段关于李霞卿的传言轶事。据说,李旦旦在拍摄其父亲投资的大制作电影《木兰从军》期间,一天深夜,上海民新公司遭歹徒洗劫,不但抢劫了存放几十万存款的保险箱,连会计也被绑架走了。李旦旦闻讯,纵马追去,最后,歹徒被制服,抢劫的钱财也保住了。事后,李应生为表彰女儿,在《木兰从军》情节中,另加了一段“飞马追敌”的插曲。对于这个传闻,也有人表示“不可信”。五邑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早期电影人研究专家凤群认为,这个情节没有史料依据,属于编造的情节,“李应生与黑帮老大杜月笙关系非同一般,一般歹徒哪敢得罪?”

对于这些不同的声音,帕蒂·哥莉的说法是:“这部电影耗资巨大,但却在票房上失利。李应生花了大量的钱在这部电影上,借债不少,也许这个传闻跟配合电影宣传也有关系,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看这出影片。但这件事情听起来非常像李霞卿会做的事情,而且也绝对在她能力范围之内。”

《木兰从军》之后,正是李霞卿演艺生涯风头最劲之时,她突然宣布告别影坛,去欧洲留学,引得哗然一片。对于这样的举动,有人认为是她父亲担心她的安危,所以命她淡出幕前;也有人认为是李应生在《木兰从军》投资失败之后欠下大笔债务。

帕蒂·哥莉猜测:“或许是欠了杜月笙的钱,被要求偿还时,因无力拿出大笔资金,只得逃债出国。”

还有一种说法是,李霞卿彼时经郑毓秀介绍认识了郑的侄子、在国际联盟任职的郑白峰,一表人才的郑小生一下俘获了妙龄少女的芳心,1929年,17岁的李霞卿嫁给了年长她11岁的郑白峰,二人共赴欧洲,过起了甜蜜的新婚生活。

心寄蓝天:中国第一位执牌女机师

在瑞士展开新生活后,李霞卿并没有像大部分的家庭妇女一样,从此开始相夫教子的日子,而是去学了一个当时的女性想都不敢想的课程飞行技术。193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李霞卿观看了在巴黎的飞行表演,这一次体验给她留下了极为震撼的印象,翱翔蓝天的梦想从此产生。

回到瑞士日内瓦后,李霞卿开始在康塔纳飞行学校学习飞行课程,1934年8月6日,李霞卿以优异的成绩通过理论和飞行考试,拿到了瑞士航空俱乐部颁发的飞行执照,成为世界上在日内瓦拿到飞行执照的第一位女性,而在整个瑞士拿到飞行执照的女性当时也不过10人。在中国航空界,李霞卿也是在瑞士取得飞行执照的第一人。

两年后她转到美国加州奥克兰市的波音航空学校深造,1935年11月5日这一天,她以全优的成绩成为美国波音航空学校毕业的第一位女学员。

一份未公开出版的自传,描述了她在美国学习飞行时的狂热:“她勤勉地学习气象学、机械学、导航学等各类复杂课程,脱掉丝绸做的女礼服,换上了沾满油脂的工作服,每天早上6点起床去上课。”在1943年的一次电台采访中,她说:“我对飞机引擎的熟悉程度和对我的手掌一样。”

三段婚姻:爱恨交织的坎坷情路

帕蒂说,用一句话形容李霞卿:“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冒险家。”这个拿自己生命冒险的女人,在自己的情感生活上也不甘寂寞。

在和郑白峰结婚后的第八年,两人就分道扬镳,李霞卿甚至登报公开宣布离婚事宜。她的惊人之举,让郑白峰耿耿于怀了一辈子,不仅是面子上挂不住,对他的仕途也产生影响,后来无论何人提起李霞卿,他都会说“她死了”,也不让她探视儿女。为与儿女相见,李霞卿只能贿赂郑白峰家的佣人。“他们离婚后再也没有见过面,彼此还恨着对方”,李郑二人的儿子郑柏士说。

在离婚后,李霞卿还结过两次婚,第二次婚姻,她嫁给了一位姓徐的医生。第三次婚姻,她与一位姓李的男人结婚。这次婚姻伴随她到生命的终点。戏剧性的是,后来这位徐医生和郑先生在美国居住期间,两人还相约每个星期日的下午打牌,“我想她是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场景的。” 帕蒂·哥莉说。

“虽然我研究她的时间比其他几位女飞行员都多,但她对我来说,仍然是个谜”,帕蒂·哥莉说,“我看了她那么多资料,听了她那么多故事,但对她后来做出的选择,也觉得难以预料。”这个风光了大半辈子的女人,于1998年在美国去世,终年86岁。她死前就买了四块墓地,并要求将她安葬在四块墓地的中间,因为她不想有任何邻居。“不要说是对你了,她对我们整个家族来说,都是一个谜。”李霞卿的儿子郑柏士这样评价他的母亲。

(责任编辑:朱亮)
------分隔线----------------------------

 


航空资讯快报


观察:美国为何对无人机民用化犹豫不决? 观察:美国为何对无人
在反恐战争中得以发展的无人机,如今正加速进入民用领域。由此带...[详细]

 


韩亚空难中第一个冒死冲进机舱救人保安获赞 韩亚空难中第一个冒死
图:获奖的华裔机场保安人员蔡重震(左)与太太曹铭及7岁女儿。...[详细]

 


波兰两架小型飞机空中相撞 造成2死2伤 波兰两架小型飞机空中
图:图为坠毁在地面草地上的一架飞机。 据波通社报道,位于波兰...[详细]

 


神秘飞机惊现卧龙岗两周 澳洲警方突击检查 神秘飞机惊现卧龙岗两
图:神秘飞机已经停在卧龙岗南部的一个机场2个星期(图片来源:A...[详细]

 


德国一架航班因飞鸟撞击引擎被迫返航降落 德国一架航班因飞鸟撞
图:德国Condor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57客机在从斯图加特国际机场...[详细]

 


波兰一架Piper Navajo飞机坠毁 11人死亡 波兰一架Piper Navajo
图:警方正在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来源:Waldemar Deska/EPA 英...[详细]

 


 

鏃犳硶鍦ㄨ繖涓綅缃壘鍒帮細 ajaxfeedback.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