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员参加直升机实战演习
黄殿义主任在模拟机上带飞行员
“求是”、“自强”、“严谨”、“创新”……在千篇一律的校训、院训面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学院(下称陆航学院)的院训别具一格——“让陆军从这里飞起来”。简单9个字,极有气势,又凝练地概括了自身特色。
陆航学院位于北京通州区台湖镇,一座大院,整洁别致。“创办于1999年,到今年6月就满13岁了。”学院副院长李德修介绍,这所年轻的兵种院校,是全军唯一一所培养直升机飞行员的学校。
日前,记者走进陆航学院,实地参观这所军校,体验了模拟飞行,并聆听了陆航人的故事和荣誉。
唯一一所直升机飞行员学校
1999年,在我军精简50万员额的背景下,陆航学院组建。4年后的2003年,我军再裁员额20万,陆航学院却继续扩编发展。整体裁员,它为何得以扩员?
“科索沃战争之后,国家开始重视陆军航空兵建设。现代战争中,要解决‘最后十公里问题’,必须靠直升机。”学院原装备部部长李伟少将介绍,空军航空兵主要靠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等,陆军航空兵是一种新兵种,主战机型为直升机。
陆军航空兵的培训,需要耗费大量财力,“培养一名飞行员,需要花去和他体重等重的黄金的价钱”。尽管如此,这种能够支援地面部队作战的现代陆军高技术兵种,仍是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方向。
“为猛虎添翼,让陆军腾飞”、“直升机听人的话,飞行员听党的话”……学院内,有陆航特色的标语极为醒目。
学院地面教学实习场上,两排直升机整齐排列,形制各式,年代不同。“直升机原理比固定翼飞机更复杂,这些真机能让学员大致了解直升机构造。”装备计划处梅盛开处长向记者介绍了“M-8”、“M-6”等机型各自特点。
为便于学员直观理解直升机原理,学院专家对其内部结构进行拆解,并进行了形象化设计处理。教学实验中心内,学院机械系主任王新洲教授,向记者一一介绍了“动力”、“升力”、“油液”、“传动”等系统的工作原理。
开直升机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体验,也未必每人都敢开,模拟飞行则解决了这些问题。在模拟训练室里,模拟飞行教研室主任、特级飞行员黄殿义,带着本报记者在Z9WA/Z型模拟直升机里,体验了一把虚拟飞行。球形3D屏幕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一会掠过高山,一会飞过大海。“模拟机没有危险,能消除恐惧心理,多开模拟机,便于以后开实装机。”黄殿义说。
在北京学习完理论和进行模拟飞行训练后,学员们将到分布在各地的飞行训练团进行实飞训练。
这儿有太多荣誉和骄傲
在李德修、李伟、黄殿义、王新洲等陆航人的记忆中,以前当飞行员极有荣誉感,“带大红花,敲锣打鼓,骑着自行车一直送到县里。”随着时代进步,虽然招飞人数在增加,能当上飞行员仍是无数人的梦想。
当飞行员是个人荣誉,而培养出优质飞行员则是学院的追求。“组建以来,学院为陆航、空军和武警部队输送了数万名各类人才。目前,全军陆航部门80%以上的飞行员、85%的机务人员均为学院毕业,65%以上的旅团领导干部曾在学院受训。”提起这些数字,李德修满是自豪。
“飞行员的高质量,是靠‘全程淘汰’淘汰出来的,从入学到毕业,淘汰率在30%-35%之间。”此外,为提高学员水平,每年的实飞训练时间,从以前的几十小时,提高了现在的上百小时,翻了一倍。现在,陆航学院每年约培养数百名飞行员和机务人员。
据介绍,陆航学院一大特点是,培养的直升机人才比较全面,指挥、飞行、机务、短班等等,均能培养。一年毕业的学员,可以填充起一个陆航团所需的各类人才。
在院史馆内,讲解员介绍,学院许多毕业生出现在抢险救灾、神舟飞船回收、军事演习一线。汶川地震期间牺牲的“英雄陆航团”邱光华机组成员李月、陈林,是学院毕业生中的杰出代表。
和一般地方高校里,灯箱多为广告牌不同,陆航学院内,路边灯杆上的圆形灯箱叫做“笑脸灯箱”,一个个名师的笑脸,阳光灿烂,印在灯箱上,极为醒目。学院集中了我军直升机飞行训练方面的各类拔尖教师。李德修副院长,从事飞行事业30年,现为特级飞行员,四种气象机长、教员、指挥员,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带队执行过“利剑98”、“广字22”、“砺剑2000”等重大军演。李伟少将从事航空事业40余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军队科技进步一、二、三奖……
此外,学院某飞行训练团安全飞行57年,是全军航空兵部队安全飞行的一面旗帜。学院还与韩国等5国的陆航学院和国防大学等一批军内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多项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批研究成果在陆航部队推广应用。
(责任编辑:朱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