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主页 > 飞行员法律服务中心 > 飞行员新闻 > 正文

每一个十年都会出现一个“飞翔”的中国商人

 

 

 

2012-04-24 15:44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记者汪静赫 阅读: 次 我要投稿

每一个十年都会出现一个“飞翔”的中国商人

  图:每一个十年都会出现一个“飞翔”的中国商人 制图:王利博

 

  《华尔街日报》称“私人飞机在中国是摇滚明星地位的象征”。私人飞机用户群体的主要成员———中国商人,其实对“摇滚明星”这个角色并不来电。

  无论是自掏腰包购买私人飞机,还是带着迷恋投身民营航空;无论是对飞翔的向往,还是冲击垄断的航空市场———在中国的苍穹之下,中国商人的飞行之梦,是“飞”一般的历险。

1985年郭元英买飞机赠政府

  与后来富豪购私人飞机多为了个人出行方便舒适相比,郭元英买飞机的目的却是为了集体。

  在私人飞机成为中国企业家新宠很多年之前,一个叫郭元英的人就买了一架属于自己的飞机。时间是遥远的1985年。

  1984年3月,37岁的郭元英花了3个小时,做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决定:买一架飞机。

  在几乎所有的公开资料中,郭元英均被描绘成“中国农民买飞机第一人”。在2010年一篇由其口述编撰的文章里,郭元英亦说:“我是中国第一位买飞机的农民”———但其实,他还是一位企业家。

  1983年早春的村路上,郑州市沟赵乡农民郭元英停下了脚步,因为他听到广播里正播送“国家允许干个体户”的消息。彼时,“打击投机倒把运动”还“余音未了”。

  靠挣工分养家的郭元英立即有了新想法。不久之后,他贷款3000元在自家办起了一个纺织配件厂。这是当时沟赵乡第一个家庭工厂。

  由于当时植棉面积较广,集体作业使得纺织业发达,中原地区又是棉纺龙头行业,郭元英生产的配件极为畅销。

  1984年3月的一个夜里,从填饱肚子到成为万元户刚刚一年的郭元英开了个家庭会议。他对家人说:“咱乡里种棉花多,飞机给棉花洒农药,省时省力,我们就为乡里买架飞机吧。”

  按照郭元英的构思,“个人赚了钱总要想着给政府做点贡献,要为集体着想。”更重要的是,买飞机的钱,郭元英拿得出。

  与后来富豪购私人飞机多为了个人出行方便舒适相比,郭元英买飞机的目的却是为了集体———在那个年代,这是一个不意外的理由,但其结局却是意外的。

  1985年1月,郭元英花了27000元订购的一架“蜜蜂三号”农用飞机运抵郑州飞机场,随后,他将飞机赠给了沟赵乡政府。

  郭元英捐献飞机之举轰动全国。1988年,郭元英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北京,他和邓小平合影留念。

  然而,出名的结果不仅于此。

  郭元英渐渐“无力顾及生产”,而加工纺织机配件这门生意被更多人所热衷,似乎在那些人的心中,做这个生意就可以“挣大钱、能买飞机”。

  “我的生意被抢了。不久,我只得将自己的配件厂关门。”郭元英说,“关门后,我本应转做别的生意。但我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失去了机会,后来因为身体有病等原因,想东山再起不容易了。”

  飞机的命运竟意外与郭元英悄然吻合。

  当那架适合大面积作业的飞机买回来时,农村开始分田到户,“谁家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没有人需要用飞机作业。此外,飞机要经审批才能飞行,空中线路和飞行高度等难题解决不了,于是一直闲置,成为了乡政府的“累赘”。

  这是郭元英未曾想到的———当然,也包括他自己后来的命运。

  2010年,63岁的郭元英应某报邀约口述往昔。

  “我是从集体时代过来的人,一旦生活条件好了,就萌发了为集体干点实事的念头,就这么简单。现在的年轻人可能理解不了。”郭元英在这篇自述文章中说。

  如今可以找到的关于郭元英的信息基本上都来自于这篇自述文章。

  那段时光已经远去,曾经的万元户早已消失,郭元英的身影沉寂已久。

  在媒体的视线中,郭元英随着那架远去的飞机一起被遗忘了。

1996年张跃成为拥有飞机驾照首个商人

  那个亲自开飞机的拉风张跃消失了,他渐渐习惯于“拎个包挤商务舱”。

  1996年冬天某日,北京大雪,航班延迟。

  坐在机场很久的张跃焦灼地发现自己的等待似乎永无尽头:通往全球各大城市的航路纷纷恢复通航,唯独自己要去的长沙方向一直没有动静。

  这位时年38岁的远大集团总裁,顿时“感受到了歧视”。

  看着其它航班的飞机腾空而去,购买私人公务机的念头也在张跃心里如电光火石般升起。

  一个月后,张跃前往美国。在参观了两家公务机公司和一家直升机公司后不久,他耗资7000万元购买了美国“塞斯那”公务喷气式飞机及“贝尔206”直升机各1架。由此,张跃成为中国拥有私人公务机和直升机的第一人。同年,张跃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拥有飞机驾照的商人。

  为什么要购买飞机?张跃的答案是:“用金钱买飞机,赢得的是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1996年8月,国家民航局允许进行“私人飞行执照”培训。

  张跃的飞行之梦正当其时。

  从那时起,在各种公开场合,媒体记者们总爱问张跃同一个问题:“张总,这次您的飞机停在哪里了?”

  受张跃的影响,湖南长沙成为中国购买私人飞机最早爆发的城市。

  远大集团有一首《远大之歌》,歌词中有这么一句:“让我一生的时光,在蓝天上自由飞翔:我用一生的时光,追求远大的理想……”据说,每当张跃坐上私人飞机穿梭在云间时,都会开心地哼唱。

  这样的逍遥自在与创业之初的艰辛成天壤之别。

  1970年,12岁的张跃听到教画画的老师对他说:“创作是天才,临摹是奴才。”“做别人没有的东西,干别人不敢干的事情”,这一理念从此在张跃心里种下。

  1978年,20岁的张跃毕业于师范专科学校美术专业,6年后,他辞别教职,转行从商,经历了创办广告公司,经营电视机、摩托车,做室内装修的折腾后,成功地将锅炉公司建成了全球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直燃式中央空调企业。

  2006年7月,张跃驾驶着自己的私人飞机到达博鳌,参加在当地举行地产巨头云集的房地产论坛。“我一直恨博鳌没有停机坪。”抢足风头的张跃说。

  很长一段时间,个子不高的张跃都以这种拉风的出行方式和说话风格著称。

  改变发生在2008年。

  张跃将公务飞机束之高阁,改乘民航班机———这曾是促使他买私人飞机的出行方式。

  这一切都是为了环保———因为“每飞行1000公里,就要砍24棵树”。

  张跃不但自己放弃私人飞机,他还劝他的企业家朋友不要买飞机。

  在张跃看来,同当年买私人飞机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基本享受一样,如今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放弃飞行也是一种幸福的追求。

  几年前那个亲自开飞机的拉风张跃消失了,他渐渐习惯于“拎个包挤商务舱”。

  “如果现在的全球气候问题没有这么严重,在天空里翱翔是很舒服的。”张跃说。

2004年王正华60岁创立春秋航空

  在这场天空的“战争”里,兰世立被称为“中国民航业坏孩子”,而王正华则是温柔的“搅局者”。

  王正华常被拿来和小他16岁的兰世立做比较。

  “40后”王正华、“60后”兰世立都是从政之人下海,均为旅游行业出身、同是打破垄断民用航空,但却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经营策略。在这场天空的“战争”里,兰世立被称为“中国民航业坏孩子”,而王正华则是温柔的“搅局者”。

  如今,兰世立尚在狱中,王正华依旧“幸存”。

  幸存,这恐怕是媒体对王正华的春秋航空有限公司(Spring Airlines Company Limited,简称“春秋航空”)最多的描述之词。早在几年之前,王正华就用“诚惶诚恐”来描述企业的生存状态。

  在开始航空事业前,王正华曾经有过23年的“仕途”岁月。1975年,31岁的他有了一个当时被形容为“坐飞机上天”的机会———调任北京,但后来因故未果。

  30年后,王正华终于获得真正的“上天”———2005年7月18日,春秋航空空中客车A320—214型客机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春秋航空由此成为国内第二家起飞的民营航空公司。

  为了这一天,王正华用了10年。

  1981年,在中国还没有人想起过“散客游”的时候,王正华从一个几平方米的旅行社开始他的第一次创业。那年,他已37岁。

  到了1994年,王正华的旅游生意已经今非昔比。当年小小的旅行社变成了国内最大的民营旅游公司———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从那一年起,王正华开始考虑企业的“延伸”,而这个问题来自他过去10余年旅游业经历里一直在琢磨的事:为什么中国航空的机票这么贵?

  在此后几年的时间里,王正华差不多拜访了20多家航空公司,一个让他激动的发现是:世界上大部分航空公司都是私有。虽然航空业的投入和风险巨大,但王正华义无反顾地感觉“在这个产业有用武之地”。

  “低成本航空”这个词开始在他心里酝酿。

  1998年,王正华的航空之梦从包机起步。

  王正华首创了大批量包机。价格便宜的机票受到了游客的欢迎,看着高高兴兴坐上飞机的游客,王正华想:要让更多人坐得起飞机。

  2003年的一天,时任中国民航局局长杨元元公开谈到放开民航,并称“春秋国旅这样的民营企业,就具备进入民航的条件”。

  所有的等待似乎都是为了这一天。

  2004年,60岁的王正华正式创办春秋航空公司。同年,春秋航空被中国民航总局批建为国内首批3家民营航空公司之一。

  “我的出现是迎合了市场需要,我们的定位是自掏腰包的人。”被称为“中国廉价航空第一人”的王正华说。

  2005年,非公经济36条颁布,民航市场化大门徐徐开启。同年7月,春秋航空成功首航。春秋航空定位廉价航空公司,相继抛出“1元”、“199元”、“299元”的超低票价,对原有垄断航空市场发起冲击。

  花甲之年的王正华成为中国本土航空领域的“探险者”。

  如今,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和2009年以来民营航空的“国进民退”,春秋航空依然在天空的“夹缝”中“幸存”。

(责任编辑:朱亮)
------分隔线----------------------------

 


航空资讯快报


观察:美国为何对无人机民用化犹豫不决? 观察:美国为何对无人
在反恐战争中得以发展的无人机,如今正加速进入民用领域。由此带...[详细]

 


韩亚空难中第一个冒死冲进机舱救人保安获赞 韩亚空难中第一个冒死
图:获奖的华裔机场保安人员蔡重震(左)与太太曹铭及7岁女儿。...[详细]

 


波兰两架小型飞机空中相撞 造成2死2伤 波兰两架小型飞机空中
图:图为坠毁在地面草地上的一架飞机。 据波通社报道,位于波兰...[详细]

 


神秘飞机惊现卧龙岗两周 澳洲警方突击检查 神秘飞机惊现卧龙岗两
图:神秘飞机已经停在卧龙岗南部的一个机场2个星期(图片来源:A...[详细]

 


德国一架航班因飞鸟撞击引擎被迫返航降落 德国一架航班因飞鸟撞
图:德国Condor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57客机在从斯图加特国际机场...[详细]

 


波兰一架Piper Navajo飞机坠毁 11人死亡 波兰一架Piper Navajo
图:警方正在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来源:Waldemar Deska/EPA 英...[详细]

 


 

鏃犳硶鍦ㄨ繖涓綅缃壘鍒帮細 ajaxfeedback.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