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30 13:54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郭洪波 王军 苏银成 阅读: 次 我要投稿
模拟训练已经成为我军飞行训练重要组成部分,而撑起陆、海、空三军部队主战机型飞行模拟器近“半边天”的就是沈空某飞行学院飞行仿真技术研究所。 眼光时刻瞄准战场 “郭主任,我们的飞行员全部改装成功了!”2011年4月,研究所模拟训练中心主任郭雷接到空军航空兵某团电话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原来,该团受领了一代机飞行员直飞三代机的改装工作。任务异常艰巨,百转踌躇之际,团领导想到了模拟飞行。50多个日夜刻苦训练后,飞行员顺利掌握了三代机飞行技巧…… 正是从无数次这样耳闻目睹中,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张允昌对从事数十年的飞行仿真模拟事业作出了如下总结:它的军事价值体现为降低训练经费,提高飞行员驾驶、战斗技能和特情处置能力,缩短训练周期,减少实装飞机损耗并延长使用寿命,帮助战法研究、提高战斗力水平…… 适应部队需要、服务打赢,研究所30多年来始终不渝。部队急需战术领航轰炸训练器材,他们便及时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计算机控制的全视景战术领航轰炸模拟器;听说失速螺旋飞行状态威胁飞行安全时,他们记录了螺旋飞行物理变化过程中的上万个数据,研制出了能飞螺旋的球型飞行模拟器;了解机载导弹因价格高昂导致实弹训练受影响时,他们便积极克服火控系统精密度高、难度大的困难,成功研制了导弹弹道仿真…… 把最好设备交付部队 李国清是研究所一名“老人”,近30年的时间让他见证了研究所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坎坷历程,而他的“较真”也出了名。 一次设备交装安放,交装人员发现设备地线铺设还没有达到标准,考虑到楼房已经竣工验收,返工重来工作量大不说,还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为此接装人员准备在现有基础上直接安装设备。可李国清坚决不同意,他找来施工方重新打开下铜板的地点,继续深挖到三米,并亲自铺设线缆反复测量,确认达标后才罢休。 “兢兢业业做好每一项科研,将最好的设备交付部队!”这不仅是李国清坚守的工作信条,也是该所每一个科研人员都秉持的坚定信念,更是研究所做大做强的原因所在。 多年来,面对取得的多个军内外第一,研究所不敢有一点懈怠,始终保持着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团队精神,保证了每一件“产品”都是精品。 让“虚拟”天空更加高远 开拓创新是研究所成功走到今天的“法宝”。 所长谢东来介绍说。 一次,空军某型战机模拟器设计中,一道关于视景系统制作的难题拦在了科研人员面前,研制陷入僵局。 一天,某地方高校开发出立体成像技术的消息让课题组成员喜出望外。他们星夜前往高校寻求技术,经过无数次的严密论证和计算试验,终于攻克了“拦路虎”,研制出了纵深感强、视场大的三维立体成像系统。正是这一创新成果,以及后来陆续探索研究出的国内首套“第三代战机通用仿真模型”等十多项国内首创的新技术应用,才有了今天飞行员在模拟器座舱中的逼真体验。 这一事件让研究所党委深深感到,模拟器研发集计算机、机械、电子、光声等多项技术于一体,以往“单打独斗”研究模式已不适应发展需要。于是,他们打破过去自我研制的传统模式,积极加强与地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军工集团的科技合作,建立优势互补、技术共享、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机制。 30多年来,研究所奋勇创新,先后填补58项军内外仿真技术领域空白,创造了我国仿真技术领域46项第一,48项成果荣获军队、国家科技大奖。 (责任编辑:朱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