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主页 > 飞行员法律服务中心 > 飞行员新闻 > 正文

空军试飞专家徐勇凌揭秘飞行表演

 

 

 

2011-12-12 09:34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徐勇凌 阅读: 次 我要投稿

新闻提示

  9月1日的长春航空节、10月29日和11月9日的感恩之旅飞行表演,中国新型三代机歼-10飞机所组成的空中仪仗队,用一次次精彩的空中之舞征服了国人。

  美有美的道,炫有炫的招。飞行表演追求的是飞行展示区内的观赏效果,展示的是单机的高难度动作和多机的协调配合,它们都有哪些技术细节、遵循着怎样的飞行美学?请看空军试飞专家徐勇凌的深度解读。

  空军试飞专家深度解读飞行表演的技术细节与飞行美学——

  低:精确控制的考验

  低高度飞行最具有震撼效果,但对飞行员的压力也最大。低高度飞行的难度不仅在于高度的掌握,还在于轨迹的控制。从纯技术角度讲,仅仅飞得低并不难,一个经过训练的成熟飞行员只需突破心理障碍,高度飞半米也没太大难度。问题是你不能仅在低高度做平飞,还要能做盘旋或垂直机动飞行。尤其是后者,需要飞行员对于飞机的坡度和迎角的精确控制。

  垂直机动的高度控制,不像水平飞行那样可以随时调整,而需要在动作设计和实施操纵的过程中进行计算预判。垂直机动的难度在于要使飞机获得尽可能小的垂直机动半径,需要对初始进入状态、发动机推力、速度以及迎角过载进行精确的控制。

  有时为了获得更加惊险的表演效果,垂直机动中飞机的状态还要进行变幻,但这种变幻会给垂直机动半径带来更多的变数,控制失当也会导致危险的发生。2002年乌克兰利沃诺空难就是飞行员在做“越肩滚转”时,由于滚转迎角控制过大,滚转过程中飞机“画圈”,造成改出滚转时俯角过大,加之在垂直机动顶点,飞行员不适当地收小了油门,使飞机在退出俯冲时动力不足,最终酿成80多人死亡的空难惨剧。

  猛:机动半径是关键

  看过飞行表演视频的朋友会发现,高水平的表演飞行员在座舱里感觉像在“打铁”,动作幅度很大、很果断也很坚决,但从飞机外部轨迹变化中却并没有看到台阶式的不协调运动。这恰恰是飞行表演动作剧烈的奥秘所在。

  飞行动作的剧烈表现在动作幅度和变换的突然性上。在四代机出现之前,要达到动作剧烈的效果无外乎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滚转剧烈,二是迎角适当,前者是为了尽快改变飞机状态,后者是为了获得尽可能大的升力,曲线运动中升力就是向心力,向心力越大曲线运动的半径就越小,从观赏的角度看动作就越剧烈。

  为了表现飞机威猛敏捷的性能,达到剧烈运动的表演效果,飞行员会从机动的快慢程度、机动半径的大小两个角度展示飞机的性能。展示飞机机动半径是获得表演效果的最佳手段,因为观众并不会去具体计算时间,较小的机动半径不仅能给观众带来飞机非常敏捷的效果,而且也会使他们有机动变幻得非常快的感觉。

  要获得小的机动半径关键在于速度。有经验的飞行员在展示飞机机动性能时,总是用较小的速度进行机动,当然为了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这一速度通常不小于400,除非是为了展示飞机的大迎角性能。

  变:让你猜不透的滚转

  对于传统飞机而言所谓变其实就是坡度的变化,这听起来似乎过于绝对,但机动飞行的变幻奥秘就在于坡度的变化。因为无论你的盘旋机动多么惊险,如果始终保持一种状态,观众的新奇感很快就会被死板的动作打破了。

  表演飞行的变化如此之多,但我们在实际表演中时常看到,有些飞行员动作不断地在变,但总是给人似曾相见的套路感,其原因就在于不会灵活运用滚转机动。有些飞行员做滚转不是90度就是180度,要么就是滚转360度。

  其实滚转在表演飞行中可以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其原因还要从“”的角度来分析,现代飞机的翼展通常比传统的三角翼飞机宽,因此,滚转所产生的机翼的“扇动”很打动人。

  这方面俄罗斯人似乎深谙表演之道,他们总是在低空机动中不厌其烦地运用滚转,让你始终无法猜到他下一步要做什么,在机翼一扇一扇的运动中,你的心也跟着一起一伏;反观法国飞行员的“阵风”表演,总是死板地运用滚转机动,90度,另一个方向还是90度,顶多是180度倒飞,在这方面俄罗斯人的艺术领悟力显然要高得多。

  险:魔术一样的动作编排

  飞行表演之险其实不仅仅是玩边界,那是低层次的,所谓险要的还是“秀”的效果,其要诀不是拼体力,耍大胆,而是在于编排。险其实就是要给观众感觉“将要发生”却“没有发生”的那种惊险刺激,所以,重要的不是一味的低、快、猛,而是首先要让观众感觉要发生什么了,比如向下机动中似乎要触地了,小速度飞行时似乎要失速了,双机多机飞行时似乎要相撞了,这些动作其实都是事先编排的。

  这就像魔术一样,要知道某一个动作会产生什么效果,比如双机剪刀机动、双机低空对飞、双机镜面叠罗汉,这些动作的奥秘在于要选择好各自的参照系,比如剪刀机动一定要飞向观众,使观众迎面观赏,而双机交汇的一瞬间不是靠互相躲,而是事先控制好前后距离,这从迎面的角度是难以发现的,仿佛飞机要相撞一样。

  同样道理,低空对飞时,飞行员各自选择跑道的某一条线,彼此间隔尽管很小,但这就和飞编队一样间隔是保持不变的,因此也是安全的,但从正侧方的观赏角度看,仿佛“擦肩而过”。就像魔术的变化永远不会穷尽一样,惊险动作的编排也是无止境的,这需要表演者发挥其想象和艺术灵感,当然所有的变化都不能突破飞向的基本原理。

  齐:队列那样的间隔感

  单机表演“秀”的是飞行员的技,机群表演“秀”的就是队形的齐。齐的效果必须达到队列那样的间隔感才能获得,这给飞行表演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歼-10表演最大的亮点在于,年轻的飞行员们突破了传统的桎梏,一改原有的密集队形间隔5米的限制,敢于向国外同行叫板,把距离控制在了1米左右。当然实际飞行中如果彼此空间间隙只有1米,发生事故的概率就会非常高,因此,为了“秀”的效果要做适当的“技术处理”,这里的关键就在于高度差。

  在最新的歼-10表演编排中,无论是6机梯队还是4机剑队,几架飞机都仿佛贴合在了一起,这除了技术上的处理,更多的还是要靠飞行员平时训练的汗水的积累。那种彼此的信任、那种浑然一体的感觉、那种动人心魄的韵律,都需要平时千锤百炼的训练才能获得,在此,作为同行我要向年轻的战友们表示敬意,我为他们的精湛喝彩,也为他们的执着热情鼓掌。

  以上所说的当然只是表演飞行的一些基础知识,作为表演者他们要掌握的其实更多。还是让我们保有一份对飞行的神秘感吧。因为对于观赏者而言,我们要的就是欣赏与享受,欣赏飞行员精湛的技艺,享受空中之舞的炫与美!

(责任编辑:朱亮)
------分隔线----------------------------

 


航空资讯快报


观察:美国为何对无人机民用化犹豫不决? 观察:美国为何对无人
在反恐战争中得以发展的无人机,如今正加速进入民用领域。由此带...[详细]

 


韩亚空难中第一个冒死冲进机舱救人保安获赞 韩亚空难中第一个冒死
图:获奖的华裔机场保安人员蔡重震(左)与太太曹铭及7岁女儿。...[详细]

 


波兰两架小型飞机空中相撞 造成2死2伤 波兰两架小型飞机空中
图:图为坠毁在地面草地上的一架飞机。 据波通社报道,位于波兰...[详细]

 


神秘飞机惊现卧龙岗两周 澳洲警方突击检查 神秘飞机惊现卧龙岗两
图:神秘飞机已经停在卧龙岗南部的一个机场2个星期(图片来源:A...[详细]

 


德国一架航班因飞鸟撞击引擎被迫返航降落 德国一架航班因飞鸟撞
图:德国Condor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57客机在从斯图加特国际机场...[详细]

 


波兰一架Piper Navajo飞机坠毁 11人死亡 波兰一架Piper Navajo
图:警方正在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来源:Waldemar Deska/EPA 英...[详细]

 


 

鏃犳硶鍦ㄨ繖涓綅缃壘鍒帮細 ajaxfeedback.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