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5 13:12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朱亮 阅读: 次 我要投稿
“啧啧,原来在我国新型战斗机上,视野这么开阔。”近日,在国内各大网站和军事论坛上,刊登了一组“跟随王牌飞行员飞行全纪录”的照片。照片记录了战斗机飞行员训练飞行的一个飞行日:在地面上,飞行员们进行体能训练、研究飞行路线;在蓝天里,一群战鹰展开钢铁翅膀,穿破洁白的云端,独特的拍摄视角不禁让军事迷们大呼过瘾。 其作品中流露出的信息化战斗气息,以及飞行员驾驶战鹰在万米云端书写的忠诚与豪迈之情更是呼之欲出。这组照片,就是来自于南京军区空军某部宣传干事、军旅摄影家贲道春。 快报记者 刘晨夕 每一次摁下快门 都要深思熟虑 黑黝黝的皮肤,两鬓渐白,肩膀上常常垮着摄影包,胸前挂着“大炮筒”进进出出,这就是南京军区空军摄影师贲道春给人的第一印象。 贲道春出生在江苏南通一户农民家庭,当年为了吃饱饭,他和许多农村孩子一样选择了当兵这条路。如今,他却用自己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中国空军近30年来所有服役机型,而跨越时代的一组组照片也见证了我国空军的发展。 贲道春1976年入伍,1980年正式接触军事摄影,从此便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卷胶卷要十几块钱,再配上后期的胶卷冲洗,费用接近小半个月的生活费。回忆起当时的摄影工作,贲道春告诉记者,“摁下每一次快门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在拍摄重大军事题材前,贲道春常常提前一两天走进现场,熟悉拍摄环境和活动流程,有时候还要把拍摄角度想好,并一一画在纸上,“这不但节省了部队胶卷的开支,还做到了心中有谱。” 执行军事行动任务,参加军事演习和训练的摄影报道是他工作职责。贲道春几乎乘坐过空军装备的所有战机拍摄,用相机在空中聚焦人民空军的国防军事实力。空军不是单纯的飞行部队,还有导弹和雷达等新兵种。他用手中的“小武器”记录和展示了空军雄鹰的大武器。而且把这大武器拍摄的更具艺术化,更显人性化。 在军事演习中,摄影师都想获得战机千钧一发的图片,可相机的拍摄距离太短,即使用上最长的镜头也无法拍满画面。为了让画面表现得更丰满,贲道春会沿着土包、偷偷地规避指挥员的视线溜进靶区。可炮弹却不长眼睛,金属炮弹打在了坚固的岩石上,但爆炸的强劲冲击力打回的弹药残片,“嗖”的一声在贲道春的面前五六米飞过,落在脚跟前。 贲道春记得有一年完成军事任务返回时,所乘坐的北京吉普车被一广本私家轿车拦腰撞翻。车先是180度原地旋转,然后再腾空翻720度,他和司机当场晕了过去。当抢救人员赶到现场发现贲道春已满头玻璃碴,屁股和大腿上还插着几大块玻璃片,鲜血染红了整条军裤。当他醒来时第一件事就是找摄影包。说到此事,好像贲道春思想境界有多高多英雄多伟大,但这确是事实,是一个摄影人摄影生命中的本能。 航拍先过跳伞关 体格不输飞行员 1980年,南京紫金山受到严重的松毛虫危害,松树的病情在蔓延。部队接到任务要求配合治虫飞播喷洒农药。贲道春借此机会第一次踏上了航拍之路,那次航拍40分钟左右,拍摄时还用的2、3块钱一卷的黑白胶卷,但航拍之路就此开始。此后,他登上过直升机、运输机航拍过。而乘上战斗机航拍的愿望,在他心中越来越强烈。直到从事航拍九年后,贲道春才大胆向空军司令员和机关提出申请。 乘战斗机升空非同儿戏。空军颁发的《飞行管理规定》对地面人员搭乘战斗机作出了严格要求。他的报批手续获得军区空军首长批准后,立刻在飞行体检中心进行了全面查体,和飞行员查体程序完全一样。常年坚持体能锻炼保证了他的身体顺利过关。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飞行安全。从理论上说绝对的飞行安全是没有的,特别是高速歼击机,只要起飞就存在危险系数。因此,除了军医进行血压测量外,每乘一个战斗机机种航拍,贲道春事先都要对座舱进行熟悉,各种各样的仪表,眼花缭乱的电门按钮,都要向带飞的飞行员虚心请教,铭记在心。同时还必须学会设备的操作,比如跳伞装置,都要熟记于心,以备万一。贲道春在航空兵某部专门进行了跳伞训练。 对在座舱内照相设备如何放置,拍摄中用怎样的姿势方能避免碰到飞机上的其他装置,影响前舱飞行员的操作等,也要绝对做到心中有数。 为了用相机展示国防军事实力,早晨天不亮,贲道春就要和飞行员一起到机场,拍摄“航天追日”的美景。炙热盛夏,机场水泥的跑道上,地表温度高达六十多度,他要顶着烈日来回奔波,几组飞行官兵的图片拍摄后,脸上晒得发黑,肤色好像换了一个人。 汶川抗震救灾时,在万米高空,贲道春要探出身子航拍,冰冷的气流冻得他双手发抖,如果遇上激烈的气流,上下颠簸,飞机里的人都难以忍受身体的不适,而他却要用手中的相机拍出灾区的全景。 战斗机航拍 零距离捕捉铁翼雄风 1989年,一个晴朗的夏日,贲道春乘坐了当时我国最先进的第二代战机航拍。前舱坐着为他驾机、协助完成航拍任务的飞行员,凌空霹雳的机群就在他的身旁盘旋游弋。 “咔嚓咔嚓”的相机快门声,一幅幅壮观的空中飞行图收进了他的镜头。四架战机伸展着宽大的机翼,好似一只只准备前冲的威猛大鸟。每拍摄一组飞行画面,视觉和心灵都受到一次强烈冲击。云峰霞谷之中,战机如踏浪而行的蓝鲸,划出流畅的曲线。 乘战斗机航拍,其难度要比乘教练机航拍更大。一是战斗机速度更快,飞机每秒飞行200米,拍摄难度相对较大;二是战斗机空中姿态千变万化,编队、攻击等科目为拍摄者提供的机会稍纵即逝,对拍摄技术的要求很高;三是自己制定的拍摄计划和飞行部队领导与有关飞行员的协同要周密,协同不好会导致计划落空。 最难的就是在飞机加载荷时拍摄。“第一次飞机加速飞行的时候,整个身体仿佛被压扁了,头抬不起来,眼睛几乎睁不开,需要用尽全身的力气。而手中的相机忽然就都举不起来。” 平时在地面偶尔单手持机拍摄时感觉不到有多重,但飞机在极速攀升的过程中,普通人的身体承受不了,压得人吐,想要在空中抓拍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那就更难了。而最好的飞机拍摄角度往往就在飞机拉载荷间的几秒钟,时间不等人,为了不浪费每一个理想的瞬间,这个时候只能采取盲拍。但每次着陆后,手臂都僵硬酸痛,一连数日缓不过劲来。 贲道春的家中,书橱上一溜排金色的奖杯摆得满满当当,数一数有50多座。他连续10年被南京市评为摄影“十佳”,连续两年获江苏省摄影最高奖“金瞬奖”。4次荣立三等功,获2008年全国摄影艺术展金奖、银奖和优秀奖。去年,贲道春又捧回了一个大奖,在第八届中国航展航空航天摄影大赛上,贲道春荣获“中国十杰航空摄影师”,而这个大赛汇集了航空业内的精英摄影人才,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展现中国航空摄影的最高水平。 在贲道春近三十年的军事摄影生涯中,从地面和空中他从多角度来反映人民空军的阵容和雄姿,追踪空军装备飞速跨越的新锐高度,他先后在直升机、运输机、教练机、轰炸机和歼击机等各种新型战机上进行升空拍摄,用相机在空中聚焦人民空军的国防军事实力。 记录历史 江淮洪涝 安全带捆在机舱口拍摄 1991年夏季,江淮56天的超长梅雨,让华东的苏、皖两省遭受百年一遇的暴雨洪涝灾害。江苏、安徽大地一片汪洋。太湖地区洪水淹没了一层楼;南京水位超高,江宁等地只能看见一座座房顶。 雨停了,贲道春就接到上级下达的航拍命令。一大早,他就赶到了空军某机场。在拍摄中,他的上半身要探到机舱外。为了保证安全,安全员将他用安全绳牢牢困在机舱口。飞机旋起的强大气流吹得他脑袋胀痛,但是他强忍困苦,在空中一拍就是7个多小时。在那次连续航拍洪灾中,贲道春拍摄了许多珍贵的镜头,自己拍摄的照片都来不及冲洗,直接由专人保管,最终照片为上级全面了解洪水灾情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在那一年夏季洪灾航拍时,新华社江苏分社的摄影记者丁峻也参与了一天的航拍任务,航拍结束后,他走下飞机对贲道春说:“我老了,身体受不了,恐怕下次再也没有机会和你一起航拍了。”而那一次,贲道春连续航拍了好几天。 汶川地震 两个月拍遍所有受灾点 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空军展开史上最大强度非作战空运行动。5月13日,贲道春接到上级命令后,连夜前往灾区,执行航拍任务。 在四川灾区,飞机可以停下来加油、维修,但是贲道春却没有太多停歇。在机场,只要其他飞机起飞,摄影师可以上机,他就会跟机拍摄。在灾区现场,他每天都要工作八九个小时。地震发生后,他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空军运输机向灾区空投物资,记录下了山河破败的四川映秀镇、绵竹市,记录下了来自全国各地人民的援建。在长达两个月的拍摄时间内,他几乎跑遍了所有受灾点。他把危险、生死置之度外,他和官兵面临相同的危险,在帐篷里发稿,都赶上了5级以上的余震。(责任编辑:朱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