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9 10:31 来源:法治周末 作者:系统管理员 阅读: 次 我要投稿
资料图:位于南海上的石油钻井平台
潘 琦
印度搅局南海无异玩火
对于争议海域,国际上目前有三种开发模式
一种是政府合作安排模式,主要是相关政府通过谈判、协商等方式达成共同开发协议。荷兰和德国共同开发北海油田、马来西亚和越南共同开发泰国湾等都是采用的该模式。
再一种是代理制模式,主要是一方代表另一方进行开发并全权管理,获益则双方协商分配。该模式同样不涉及主权问题。这一模式最早始于沙特和巴林的波斯湾大陆架划界协定,卡塔尔和阿联酋阿布扎比关于阿尔本达克油田的开发也是采用的此模式。
第三种是超国家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签约方式将共同开发区的管辖权转让给超国家机构管理,允许经营者对开采资源拥有部分份额,签约国双方则从课征税的总额税收中获益。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帝汶缺口条约》中即涉及此模式的共同开发。
9月24日,印度国防研究与分析研究所(IDSA)发表文章警告说,鉴于美国目前的困境,印度政策制定者在南海这一可能导致爆炸性局势的问题上应当注意倾听、谨慎处理。
在此之前,印度加入搅乱南海局势的动作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9月15日,印度媒体再次传出印度参与越南南海油气田开发项目的消息。另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尽管中国向印度表示反对,但印度还是准备与越南继续进行在南海的油气田开发项目。
种种迹象表明,印度似乎已下定决心搅局南海。
借船越南进入南海
此前,南海局势曾一度出现缓和迹象。8月初,中国与东盟在南海问题上取得了进展,菲律宾和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也出现了缓和的迹象。
但这一缓和状况没有并持续太久,随后南海局势再起波澜。
在菲、日两国举行了有关亚太地区海洋安全问题的首次副司局级磋商之后,菲律宾和日本在南海问题上开始“抱团”对抗中国。
另一方面,印度和越南也迅速走到了一起。
有媒体指出,南海油气资源丰富且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印度作为传统区域外大国已然显示出“强势介入”的决心。
早在7月,即传出印、越两国军事合作升级的消息:越南邀请印度在芽庄港永久驻留,印度则在加强对越军售的同时,帮助越南训练军队。
9月16日,印度媒体报道称,虽然中国表示反对,但印度还是准备与越南继续进行在南海的油气田开发项目。
印度外交部声称,由于越南已经根据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第127号和第128号油气田作出了“主权声明”,因此,印度与越南的合作“完全不违背国际法”。
9月18日,《印度斯坦时报》再次引述印度官员的话称:“尽管面临中国的严厉警告,但在印越双边议程中,能源安全已被列为最优先项目。”
报道称,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计划同越南国家石油天然气集团签署一份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加速勘探南海石油,并预计10月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访问印度时签署这一协定。
事实上,油气开发是越南经济的重要支柱。2010年越南国家油气集团总收入为478.4万亿越南盾,约占当年越南国内生产总值的24%。由于国内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印度也加速在全球寻找合作对象。
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过去10年,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一直在越南开展业务,目前,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的投资占到了印度在越南投资总额的近一半。
对于印度为什么要选这个时机进入南海,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学者肖洋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印度之所以现在进入南海主要是因为美国战略东移,越南将印度作为伙伴拉来一起搭乘美国重返南海的便车。越南势单力薄,怕被美国抛弃,所以将印度拉进来,印度和越南一起抱美国大腿,反映了两国的共同利益即制衡中国。
肖洋认为,印度进入南海是一种试探和一种姿态。他说,印度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油气,作为一个南海外的国家,油气只是印度需要的一个口实。印度实际上是以此作为抗衡中国实力影响和向中国施压的手段,并以此弥补印度在西藏问题上的压力。
第三方插足并不恰当
就在国际社会争议作为第三方的印度是否应当趟南海这趟浑水的时候,菲律宾又进行了新的动作。
9月22日,菲律宾召集东盟10国的海事专家,召开首届“东盟海事法律专家会议”。
菲律宾提出,拟将南海明确划分为无争议和有争议的区域,无争议的地区由“独有主权国”直接开采,有争议的地区则由几个声索国合作开发。
菲律宾称,一旦确定争议和非争议区,相关国家就可撤去军事武装,代之以民间力量进行石油和天然气开发。
菲律宾副总统比奈表示:“菲律宾认为,根据国际法将南海有争议和无争议的地区明确划分开来,非常重要。这样才能打破各方合作开发的僵局。”
对此,中国表示坚决反对。
中国军事问题专家刘江平对媒体表示,菲律宾主导的类似会议无论达成什么结果都是无效的。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是,主权归属不能谈判,这是底线;南海资源的合作开发可以协商,但是这种协商不能把中国排除在外。
一天后,会议在马尼拉结束。与会专家没有批准菲律宾提出的“和平、自由、友谊与合作区”的架构,也没有确认该提议符合国际法。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姚艳霞副教授表示,中国享有对南海毋庸置疑的主权,这一点不论是从历史、法理还是国际法上都是不容否定的。中国一向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在主权归属未决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对于南海的合作开发,双边政府合作模式与代理制模式更适合解决南海争端问题,印度作为第三方而插足南海开发并不恰当。
据调查,印度此次和越南合作开发的编号为127、128的油气田位于南海的争议海域。《人民日报》9月20日报道称,这两个区块部分进入中国管辖的海域内,对中国主权构成侵犯。
“向东政策”由看转进
“印度目前在南海争议海域进行的活动实际上是对‘东向政策’的一个新的延续。”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马加力在回答媒体提问时作出如上表示。
“东向政策”,又称“向东看”,是印度于20世纪90年代初推出的一项旨在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经济合作的政策。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的“东向政策”也在不断变化:范围不断扩大,目标从东南亚扩展至整个东亚乃至亚太;领域不断拓宽,逐渐纳入能源安全等内容;形式更加多样,双边与多边合作并行发展。
2003年,印度政府提出建立以东盟为核心,加上中、日、韩、印四国的合作新机制,进而发展成为“亚洲经济共同体”的设想,正式标志着其“东向政策”的地域定位已超越东盟,延展至整个东亚和南太地区。
印度外长克里希纳2010年6月在韩国“外交安保研究院”(IFANS)的演讲时表示:“‘东向政策’经过18年的发展后,印度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东亚国家。”
此后,印度继续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在能源和安全等领域向东部拓展。
9月16日,印度和越南外长在河内会谈后宣布,印度将在南海和越南合作进行油气的勘探和开发。
另据印度媒体15日报道,作为新德里扩展同越南军事关系的一部分印度准备帮助越南进行潜艇训练,并向越南出售各类武器进行防卫。
除了联手越南,据日本媒体报道,印度还将在下个月同美国和日本在东京举行局长级的安全保障协商会议,寻求建立三国在亚太地区和印度洋地区安全保障体制。
有媒体表示,这是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推行旨在包围中国的所谓弧形外交网以来,日美印三国首次举行这类高级别的安保协商会议。
马加力认为,印度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奉行“东向政策”,目前印度的“东向政策”已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东向”,即“向东看”,而是已经进入东方,进入亚太地区。印度希望在亚太地区建立它的存在。
中国应当强硬应对
面对印度染指南海的一系列动作,中方多次表示反对。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东南亚问题专家贾都强表示,印度与越南共同开采石油是印度“东进”的一个举动,虽然印度是个有大国雄心的国家,但是这种不顾中印关系的强硬做法,中国应以坚决的态度制止,避免问题复杂化。
9月15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姜瑜重申了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以及中方一贯反对任何其他国家在中国管辖的海域进行油气勘探开发活动的立场。
9月19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再次强调,未经中国政府允许,任何国家或者公司在中国管辖的海域从事油气勘探活动,都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权益,是非法和无效的。
与此同时,中国加强了对印度洋海床的矿藏勘探活动。这一动作也被印度媒体解读为中国对印度进入南海的反击。
印度报业托拉斯9月18日报道称,“就在中国和印度因为印方计划在越南提供的南海海域勘探石油发生外交争端后不久,中国周六宣布计划扩大其在印度洋海床的矿藏勘探。”
该报认为,这一举动给印度敲响警钟,印度海洋情报理事会称,这一合同将给予中国以借口,使其能够在“印度的后院”驶入军舰。
《印度时报》19日也称,中国到印度洋找矿的举动对印度政府形成冲击波。
有分析认为,印度对中国进入印度洋勘探矿藏的紧张,源自它与中国对比时产生的焦躁。
不管印度媒体对中国进入印度洋进行矿产勘探如何解读,印度搅局南海给中国带来棘手问题已成事实。
肖洋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印度搅局南海使中国处理南海事务的难度增大,南海实际上已经国际化,中国在主权问题、划界问题等方面的处境进一步恶化。他建议,在南海油气的勘探和开发上,中国也应有所动作。他表示,未来在南海可能会出现政治上冷淡甚至冻结,经济上共同开发的态势。“当然这种开发是默契的,相互没有联系的开发。”他补充说。
印国内亦有不同声音
此前,印度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进攻性姿态获得了印度部分媒体的喝彩。但在喝彩背后,印度国内依然有很多不同的声音。
9月18日,印度政府内阁秘书处前特别秘书、金奈时事研究所主任拉曼在《欧亚评论》网站发表文章表示,印度不应匆忙“进军”南海。
他认为,尽管这些产油海区现在处于越南的实际控制之下,但越南所宣示的主权被中国驳斥。越南不可能有效对抗中国对石油勘探活动的干扰,河内也无法对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提供充分的保护。
他提醒说,美国也反对中国对整个南海的主权要求,但华盛顿并没有直接卷入争端之中,而是保持中立,因为美国知道和中国正面对抗可能适得其反。而印度海军在南海的实力和延伸能力远远落后于美国。
拉曼最后警告,印度还没有准备好同中国全面对抗,南海不是印度的势力范围,印度没有希望在南海获得胜利。
9月21日,印度前外交官巴德拉库马尔也在《德干先驱报》上刊文称,印度决策者们要警惕随时可能掉入仿效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陷阱中。
他说,任何国家对于能源的需求都没有错,但现在的问题是,目前出现的紧张局势似乎已超越单纯的能源安全,而转向刺激中国。
巴德拉库马尔警告称,印度如果决心插手南海争端,必将涉及一个庞大的、长期的外交政策问题。他认为,河内政府精通外交手段,与之相比,印度政府在外交政策上仍然存在目光短浅的问题。
9月24日,印度国防研究与分析研究所(IDSA)也发表文章表示,鉴于美国目前的困境,印度政策制定者在南海这一可能导致爆炸性局势的问题上应当注意倾听、谨慎处理。
9月25日,《印度时报》则刊文表示,虽然印度支持通过符合国际法的谈判解决越南和中国对油气田的争议问题,但依然有可能使印度直接卷入中国和越南之间的冲突。并指出,可能一个小事件就会危及中印关系。
文章最后问道:“我们靠谁来保护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的安全?印度可以依靠美国吗?”
来源:法治周末 (责任编辑:admi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