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02 10:57 来源:民航资源网 作者:通讯员费晓俊 阅读: 次 我要投稿
图1:东航机务飞机勤务人员指引飞机进港 2011年9月2日消息:2006年9月1日,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oration Limited,简称“东航”)工程技术公司正式挂牌成立。2011年9月1日,东航工程技术公司迈过了第一个五年的跨越式发展。回首五年来的风雨兼程路,全体东航机务人可谓历历在目。对于东航工程技术公司而言,这五年是深化改革、稳步前行的五年,这五年是夯实基础,强化管理的五年,这五年是孕育文化、铸造品牌的五年,这五年是勇于创新、和谐发展的五年…… 五年来,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始终根据东航和自身的需求以及外部形势的变化,全面推进组织转型、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逐步完善机制体制、积极创新文化理念,走出了一条全新的改革发展之路。 深化组织转型 发挥规模效应 在东航工程技术公司成立之初,组织机构较之成立前有了明显扩大,除上海地区六大生产单位、机关各部门以外,还在全国十个省市设立了十个维修实施单位,并对子公司的维修单位实施业务监管。面对当时骤然扩张的组织机构,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坚持以“集中管理、权责明晰、统一控制、指令维修”为指导方针,积极推进组织转型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在五年里不断深化机构改革,先后经历了3座里程碑,实现了“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的阶段性目标。 图2:东航集团领导调研指导机务系统发展 集中管理——2006年9月1日,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开始实行条块结合式的集中管理模式,建立了以维修控制中心(MCC)为核心的运行保障体系,实现了维修信息的统一管理、维修资源的统一调配和维修成本的统一控制。作为东航工程技术公司的指挥控制中枢,MCC通过完善的维修管理体系随时掌握东航机队的维修计划、维修动态、保留故障等重要信息,全面监控东航机队的技术状态和运行状况。 东上整合——2010年5月1日,东航、上航机务系统整合正式运行。东上机务系统整合是以“资源共享、配置优化、效率提高、效益突显”为总体要求,实现“统一指挥、统一标准、统一计划、统一配置、统一保障、统一考核”的六统一目标。通过整合,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对上航机务工程部实行了行政统一管理,进一步发挥了整合后新东航机务系统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为东航工程技术公司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运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3:东航上航维修系统整合审定颁证会 深入整合——2011年7月1日,东上机务系统上海地区维修资源深入整合正式运行。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原上海地区六大生产单位和上航机务工程部145部分通过整合,成立了浦东、虹桥两大维修基地,更好地发挥了东上整合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安全管理水平和飞机运行品质,满足了东航“全面推进枢纽建设”的战略需求。 五年里,大东航机队规模由2006年9月的190余架增至现在的370余架,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员工人数由成立时的6000余人增至现在的10000余人。通过组织转型和集中管理,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已经建立起了统一、规范、标准的维修管理体系和平台,充分发挥出了预期的规模效应,在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维修成本、提升保障水平、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图4:东航机务系统定检维修能力逐渐提升 加强安全建设 保障航班运行 安全是航空公司的根基,是民航永恒的主题。安全工作事关全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在五年的改革发展中,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始终将“保障安全生产”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通过推行规范维修、放行人员责任制、SMS建设和6S管理等多项管理举措,不断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水平。成立五年来,事故征候、严重维修差错和其它不安全事件明显减少,确保了安全生产形势的总体平稳。 不仅如此,经过五年的组织转型和集中管理,东航工程技术公司的维修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先后获得了BAe146飞机12年定期检修、空中客车A320飞机8C检、波音737NG飞机48A检、空中客车A330飞机3C检等多项重大维修能力。在短短的五年内,东航工程技术公司新增了7种机型的航线维修能力、11种机型的定期检修维修能力、6种机型的发动机更换能力以及其他多项动力装置、部附件及特种作业维修能力。 图5:东航机务系统系维修管理控制中心 五年来,随着安全管理水平和维修能力建设的不断提升,东航工程技术公司的机务保障能力也正逐年增强,在历年来的重大机务保障任务中发挥出色,全力确保了各类重要航班的安全运行。 抗震救灾——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东航工程技术公司积极投入了运送灾区伤员的专包机保障工作。在2008年5月25日至5月31日期间,机务跟班人员共飞行7天25段,空中飞行时间52.15小时,值勤时间102小时,飞行距离37698公里,运送伤员10班共562人,圆满完成了运送伤员的紧急救援任务。 世博保障——2010年世博会期间,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共完成航班机务保障286026班,其中专机保障198班,VVIP/VIP*航班保障1216班,机务原因航班不正常千次率仅为2.25,每月飞机可用率超过95%,各项安全运行统计数据均优于历史同期水平,获得了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发的“上海世博工作优秀集体”荣誉称号。 图6:东航机务航线维护人员认真工作 海外撤侨——2011年2月保障利比亚撤侨包机期间,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先后投入跟班机务36人次(其中4人全程驻当地机场完成保障工作),完成26架次飞机保障工作,没有发生一次因为机务保障原因造成的延误事件,获得了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执行国家大规模从利比亚撤离我方人员紧急航空运输任务突出贡献集体”和东航集团颁发的“执行中国在利比亚人员撤离任务先进集体”两项荣誉称号。 扎实的安全基础,强大的维修能力,可靠的机务保障,不仅为整个东航机队的飞行安全筑牢了坚固的防线,更为今后东航工程技术公司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图7:东航机务系统行业文化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机制体制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随着东航工程技术公司的不断深化改革,东航工程技术公司领导班子深刻意识到:只有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才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薪酬改革、干部履职和绩效考核等方面积极创新,建立了新的机制体制,迈出了创新发展的可喜一步。 薪酬改革——2010年,为实现机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的多元化发展,东航工程技术公司率先在股份公司内部启动了岗位薪酬体系改革,开始了机务专业技术岗位套改工作。这是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建立员工“双通道”职业发展模式的破冰之举,也是改变传统分配机制,引入为岗位价值付薪、为个人能力付薪、为绩效结果付薪的薪酬体系的重要一步。机务专业技术岗位套改不仅有利于对机务专业技术体系中最核心、最骨干的重要岗位进行有效激励,激发机务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有利于推动机务员工的能力发展和潜能开发,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机务队伍,为“安全、服务、效益”保驾护航。 干部履职——2010年上半年,在股份公司全面推广干部考核工作之前,东航工程技术公司提前制定出台了《东航工程技术公司上海地区二级单位正副职干部履职考核办法(试行)》,并首次引入IT信息系统,通过网上打分的方式,在上海地区二级单位全面开展了正副职干部履职考核。此举是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对干部履职考核工作的大胆尝试和创新,旨在贯彻落实“两抓(抓干部、抓作风)”工作要求,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人员监督管理,完善约束激励机制。 绩效考核——自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实施集中化管理以来,领导班子一直将“建立与集中化管理模式配套的绩效考核方案”作为集中化管理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为此,东航工程技术公司依据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重新制定并不断优化绩效考核方案,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绩效管理制度的创新,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形成了内部人才竞争的机制,进一步稳定了人才队伍。通过五年多的实践,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具体且更具人性化的考核制度,奖罚分明,有效地规范了各类安全生产活动的有序开展。 2010年12月,东航工程技术公司荣获了“上海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三等奖”。如今的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已经尝到了改革创新带来的甜头,在继续加快创新步伐的同时积极巩固创新成果,向学习型、创新型的现代化企业逐步迈进。 夯实党建基础 服务中心工作 在快速的改革发展过程中,东航工程技术公司除了在安全建设和制度建设方面与时俱进,党建工作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以适应自身科学发展的需要。五年来,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始终坚持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不动摇,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夯实党建基础,全力服务于公司的各项中心工作。 党建项目化管理——在东航工程技术公司成立以后,党委提出了党建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运作的要求。为此,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党委于2009年在上海地区先行试点实施了“基层党建项目化管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被东航股份公司党委评为了“2009年度党建创新活动优秀课题”,在全东航予以推广。基层党建项目化管理是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出现的管理难、监督难及落实难等问题的有效举措,是发挥党员和党员队伍主体作用的有效载体。这种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仅使党建工作“围绕企业中心做工作,创建和谐企业起作用”落到实处,而且使党建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不断把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党建工作引向深入。 学实、争创活动——2009年3月,东航开始全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党委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围绕“坚持科学发展,破除发展瓶颈”的实践主题,在活动开展的一年多时间里,坚持边学、边整、边改,在2009年全年共完成163项涉及稳定、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达到了“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2010年6月,东航全面启动创先争优活动。一年来,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党委始终围绕“技术创新、岗位创优、管理创效”的三创主题,注重“实际、实效、实惠”,积极创新、真抓实干,在已经完成的“创先争优,为世博增光”和“创先争优,为党旗增色”两个阶段主题的活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切实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企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党委从2010年5月开始设立“东航机务管理讲坛”,每月举办一期,由班子成员带头上讲台与各级领导干部分享管理经验。如今,11名班子成员都已完成了精彩的授课,东航机务管理讲坛也正式进入了第二季“MINI MBA”课程。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东航机务管理讲坛这一学习分享沟通形式已被越来越多的维修基地和维修部采纳,形成了“干部带头学、人人爱学习”的良好学习型组织氛围。 此外,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党委还坚持以人为本,时刻以服务职工群众为出发点,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先后完成了“员工心声”信息箱设立、便民道建造、职工之家建设和生日贺卡发放等多件实事好事,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为推进各项党组织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的保障。 铸造文化品牌 促进和谐发展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在改革发展的五年时间里,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始终把“加强文化建设、打造机务品牌、构建和谐企业”放在重要位置,在实现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的同时,更加注重实现文化品牌的创建。 文化创建——早在2006年,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就建立了以“责任荣誉、科学规范、严谨笃行、高效和谐”为核心价值观的东航机务行业文化。2008年8月东航工程技术公司正式推出了《机务行业文化手册》,在原16字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始终追求过硬的维修质量,致力于提供安全适航的飞机”的公司使命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机务精神。如今,经过五年的摸索、发现和提炼,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建立起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并先后形成了“机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作风行为规范”、“机务廉洁文化”、“机务6S文化”和“机务SMS风险管理文化”等若干机务行业子文化,进一步丰富了文化建设的内涵。 品牌创建——在机务行业文化建设的指引下,东航工程技术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努力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东航机务品牌形象,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10年5月4日,东航工程技术公司正式在新浪网上开通了“东航机务茶社”的博客与微博,借助网络平台,致力于打造属于东航机务人自己的品牌。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茶社博客累计访问量就已突破71万人次,发表博文570多篇,其中多篇精品博文得到了新浪首页的重点推荐;茶社微博粉丝量突破25000多名,累计发表微博2000多条,其中“为乌鲁木齐小宝宝送药递真情”和“为演员徐峥找回IPAD”成为了经典微博应用案例。此外,茶社还和新浪航空合作推出了“航空小知识”栏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如今,东航机务品牌建设的所有这些尝试已经引起了民航业界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重点关注,对树立东航机务良好品牌形象和扩大品牌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经过五年的努力,东航工程技术公司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两翼齐飞,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员工的一致认可。在2006年至2011年的五年时间内,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先后荣获“全国民航先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上海市第十四届(2007-2008年度)文明单位”、“上海市第十五届(2009-2010年度)文明单位”、“上海市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2006-2010年度)”等多项荣誉称号,公司内部洋溢着和谐稳定的文化氛围。 五年磨砺,五年发展,五年奋进,五年辉煌。五年,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东航工程技术公司的发展刚刚迈开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立足长远、赢在未来”才是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全体干部职工不断追求的目标。站在东航机务系统“十二五”规划的新起点上,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将继续秉承“责任荣誉、科学规范、严谨笃行、高效和谐”的机务行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为目标,高扬起“改革发展”的风帆,向更加广阔的领域前进…… (责任编辑:朱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