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30 11:16 来源:《大河报》 作者:首席记者张志立 阅读: 次 我要投稿
图:姐妹俩合影,右为王璐琳,左为王静。 核心提示 在国家体育总局安阳航空运动学校,有这样一对飞天“姐妹花”——王璐琳和王静。在安阳乃至中国航空运动圈里,说起“姐妹花”,远比两人的姓名更响亮。 两人并非亲生姐妹,被称为“姐妹花”,更多是因为两人“比翼齐飞”的缘故:都是飞行教官、僚机驾驶员,在日常生活中住在一个寝室,一块儿逛街,甚至连玩羽毛球也是双打搭档。 空中的铁杆搭档 无论是在今年5月的安阳航空运动节,还是以往的山东莱芜航空节、青岛啤酒节,人们都对三架初教六飞机的低空飞行表演印象深刻,而左右两架僚机的驾驶者,正是王璐琳和王静。 “别看飞过去那一刻很好看,其实这里面危险重重。”王静说,长机和两个僚机之间的距离只有10米,风力和气流均会影响飞行,长机发生波动,僚机也要跟着变化,在如此近的编队飞行距离中,稍微把握不好,危险就在眼前。 王璐琳说,两人成为“铁杆僚机”,次次做到整齐划一,靠的是八个字:地面苦练,空中精飞。在练习飞行编队时,姐妹俩在地面上保持距离,边走边找“感觉”,从步调一致,到心灵相通,再到上机操作时的默契,经过了多年的苦练。 地上的“姐妹花” 王璐琳和王静在空中“有默契”,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对儿难得的好姐妹。王璐琳今年46岁,长王静3岁,两人有着相同的学习经历。 王璐琳家住山西长治市,1981年她上初三时去长治滑翔学校参加夏令营活动,就此爱上了滑翔运动。后来,长治滑翔学校在全市中学生中招滑翔员,要6男6女,她有幸成为其中一员。1982年3月,她来到安阳学习高级滑翔机时,被选入国家滑翔队,从此留在安阳航校。 王静家住山东聊城,1986年参加全国航空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时被当地一所航校录取。1987年,她来安阳航校参加全国滑翔机集训,也被留了下来。 安阳航校的同事们说,两姐妹合住一个寝室,一起吃饭,一起逛街,就连平常的锻炼也成双入对,在航校举行的多项体育运动项目中多次夺魁,尤其是羽毛球比赛,“二王”联袂双打,不管是对男选手还是女选手,所向披靡。 在飞行训练方面,姐妹俩更是“比翼齐飞”。她们最初学的都是无动力滑翔机,后来开始全面学习飞行理论、气象知识、领航知识等,先后学会驾驶运五、初教六、赛斯纳172、206型等飞机。姐姐在上世纪80年代破过全国飞行记录,今年3月,还获得第三届安阳市“巾帼贡献奖”;妹妹在1990年获得过全国滑翔锦标赛女子留空冠军,今年3月,获得了安阳市“十大优秀女性”奖。 正因为如此,航校“姐妹花”的大名不胫而走。 最苦的飞行日子 王璐琳说,其实飞行是很苦的。 “就说去嘉峪关训练吧,那里气流好,适合训练,但飞过去中间要停三次,加3次油。”王璐琳说,好不容易到了,还要与风沙做斗争。记得有一天,他们刚把飞机停好,突然起了大风沙。当时还没建机库,滑翔机在外面停放,机身比较轻,随时有被风吹走的危险。大家不顾一切冲向飞机,几十个人用身子死死抱住机翼。结果,风停了,所有人都变成了“沙人”。 “在所有飞行中,最苦最难的是5小时留空。”王静说,这个项目要求运动员驾驶无动力滑翔机,在空中待5个小时以上,早落地几分钟就前功尽弃。这个项目的难点是高度不能超过4000米,高了缺氧,低了气流不好找。驾驶员必须不断寻找上升气流,而安阳的气流比较弱,一般在每年6月才有几天适合滑翔的气流,上天早了不行,晚了气流又消失了,王璐琳和王静分别是在1984年和1987年才完成了这个科目。“每次练习5小时留空运动回到地面后,几天都觉得头在旋转。”两人深有感触地说。 桃李满天下的女教官 姐妹俩还都是飞行女教官。 1995年,学校分配给王璐琳一个70多岁的日本学员。这位学员想考驾照,一看是个女教官,有些不乐意,很有情绪。但这并没有影响王璐琳,她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安排教学,过了一段时间,老人的话多了起来,抵触情绪也没有了。老人在安阳学了10多天,有事回国了,第二年,他再次来到安阳,直接点名要跟王璐琳学,经过20多天共45小时的飞行学习,顺利考取了驾照。发证那天,老人代表毕业的外国学员发言,当场哭了,他说自己回日本后不会忘记王教官和安阳航校,因为他的飞行梦想是在中国实现的。 最让王静自豪的是,她的学生在纳米比亚空军中多是高官。2003年,纳米比亚准备组建空军,分两批输送10名学员来到安阳航校学习。王静和王璐琳各带4名学员,由于语言不通,她们尝试着学习对方的一些常用语言,现学现卖并夹杂着肢体语言教对方驾驶技术。就这样,这些学员学成回国后,组成了自己国家的空军,其中一位叫“爱立信”的学员,还成为该国空军的总参谋长。 时光荏苒,屈指算来,在20年的教学中,两人除在完成各种比赛及飞行任务的同时,每人都教出高徒150多人。目前,这些学员遍布世界各地。 (责任编辑:朱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