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28 15:20 来源:航空法律 作者:中心新闻部 阅读: 次 我要投稿
2011年2月28日消息:中国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简称“民航局”)李家祥局长在近日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民航业将在“十二五”期间投资1万5千亿元人民币,相对“十一五”1万亿元的投入,增幅将达到50%。其中新建机场45个,新增飞机1900多架。但他同时也说明,中国现在运营的175个机场中约有130座存在亏损,其中大部分属于支线机场,2010年亏损数额达16.8亿。从中国机场运营的现状来看,国内机场频频新建和扩建,但航空公司的航线配置却没有得到相应比例的增加,目前国内航空客流仍高度集中于京沪穗三大枢纽机场及少数骨干航线,中小机场利用率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中小型机场大多处于亏损状态。 许多支线机场建成之日就是亏损之始,这些地方该不该建机场,其实是算大账还是算小账、看长远还是看眼前的问题。在偏远的西部地区,支线机场不仅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状况,在促进各民族间团结与文化交流、发展旅游、巩固国防、抗震救灾等方面,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在中西部等广大地区,地广人稀,地形复杂,民航的区域优势十分明显。3公里高速公路不能解决的问题,3公里跑道就能有效解决难于上青天的交通问题,要改变西部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的交通状况,飞机几乎是唯一的,也是最经济的选择。虽然大多数支线机场一直在亏损,但是机场对于当地的就业、旅游、加工、服务等行业的带动作用却是非常明显。拿丽江机场来说,1995年开航,1997年起,丽江第三产业增速就远远超过第二产业。 目前我国支线航空的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民航支线机场建设需求旺盛,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以政绩最大化作为其出发点,不过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支线机场的建设还有很大的空间。我国民航总体发展不平衡,航线布置东密西疏,80%以上的民航旅客运输量集中在东部;支线机场虽然占机场总数的60%以上,但支线飞机数量占民航运输机队飞机总数不足10%,支线航线承担的运量约占3%。许多支线机场利用率低,甚至处于“无机可飞”的闲置状态,其所覆盖的航空服务人口无法得到基本的航空服务质量保证,这些利用率低甚至闲置的中小机场绝大多数分布在中国西北、西南地区,其中又以该区域内经济欠发达地区为甚。 截止到去年底,我国共有颁证运输机场175个。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业绩不好和管理不规范,130多个中小机场利用率严重不足,许多中小型机场都处于亏损状态,需要政府补贴才能维持正常运转。支线机场一般选址都在公路、铁路不发达的地区,有的是山区,甚至是老少边穷的地区。这些机场如果想靠旅客量来盈利,非常困难。这些机场安全保障能力较弱、普遍亏损、发展困难,如果政府不予以亏损补贴,将难以生存。如果仅仅从机场建设的巨大投入方面考虑,那么相当多的机场恐怕都不应该建设;然而,从机场的综合功能和立体效用方面考虑,机场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非常巨大,其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远大于直接经济效益。 对于亏损支线机场的争论核心,其实就是应该如何看待支线机场的的定位。2009年7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条例正式明确了机场的公共基础设施定位。这一定位表明,机场和公路、铁路、地铁一样,首先要强调其公益性,然后才考虑其收益性。支线机场不再把是否盈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更着眼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远期潜力。这无疑是对中国民用机场有着特殊意义的一部规章,对机场今后的建设、运营、管理、改革、发展等都具有指导意义。支线机场不仅改善了与外界的联系条件,也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汶川特大地震和玉树地震发生后,广汉机场、绵阳机场、玉树机场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机场将以为公众提供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国家将继续对经营状况不佳的中小机场提供运营补贴,以维持正常运营。 民航业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包括航空运输、航空维修、航空服务、航空旅游、航空物流等,机场建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生产方式,观念上的更新,是很重要的一条,调结构,首先应调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扩大内需,首先要扩大服务业,因为服务业既是扩大内需的载体,又是扩大内需的主要内容。没有服务业的发展,扩大内需就没有落脚点。支线机场的建设与发展不仅解决了人和货的运输问题,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特别是对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生产方式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支线机场的建设带动了金融、旅游、商贸、信息、物流等相关产业,而这些产业恰恰就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启之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意义非常重大。如何从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构建民航强国的目标出发,针对现今民航机场建设发展中的实际情况和问题,进一步消除和解决现有机场发展的瓶颈问题,进一步优化机场布局和适度增加机场总量,通过流程改造、设施完善等措施全面提高现有机场的使用效率和运行效益;在通勤试点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国内支线机场布局,合理确定支线机场的规模和标准,通过加大国内支线和通勤机场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提升国内民用航空服务的覆盖水平,满足国防建设和应急救援发展要求,满足广大民众对航空运输的需求。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机场发展的新课题。 (责任编辑:朱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