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备受各方关注的《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现已成型,正在征求各方意见,待修改完善后,将择日下发。
意见稿从空域分类划设、空域准入使用、飞行计划审批报备、相关服务保障、行业监管和违法违规飞行查处等五大方面,就未来我国真高1000米以下低空空域的管理使用进行了详细、有实操性的规定,将成为未来我国低空空域使用管理的基本依据。此外,意见稿还就空管系统等的建设提出具体要求,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将投资建设。
业内人士认为,该政策完善出台后,预计将掀起通航基础设施如通航机场、地面飞行服务站、空管系统等的建设热潮,并带动通航制造、运营、维修、培训等各环节产业链的发展。业界久盼的低空空域政策“锅盖”有望掀开,空管、通航等相关上市公司将持续获益。
四类空域“灵活使用”
按照此前设想,在空域分类划设上,意见稿提出,全国低空空域将分为管制空域、监视空域、报告空域以及目视飞行航线四类。
管制空域指“为飞行活动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飞行情报服务、航空气象服务、航空情报服务和告警服务的空域”;监视空域与管制空域比,区别在于“不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报告空域是指“为飞行活动提供航空气象服务和告警服务,并根据用户需求提供航空情报服务的空域”;目视飞行航线是“为确保航空用户能够飞到预定空域,且飞行人员在目视条件下飞行的航线”。
意见稿同时就上述四类空域的具体范围进行了划设。业内人士认为,根据划分原则,未来全国的监视和报告空域的比例将大幅提升,由过去孤立分布状态变为“局部连成一片”的态势。
“若是管制空域控制在一定范围,剩余的都是监视空域或报告空域,就可以实现跨区域、连续性飞行,并且不用批复,报备飞行计划即可。这一天到来了,也就是通用航空的春天来临了!”一位通航界人士表达了对该方案的认可,同时也呼吁民航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充实管理人员,在行业管理方面进一步简化办理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稿首次提出,低空空域实行“动态管理、灵活使用”。即军航战备训练和执行紧急任务需要使用低空空域时,可将监视、报告空域调整为临时管制空域;遇紧急突发事件、地方政府组织重大活动、军用机场无飞行活动等,可临时调整低空空域类型,适时放宽低空空域使用权限。
“这意味着能够即时释放闲置管制空域,使得通航飞行能够获得更多空域和自由度,有利于促进通航作业飞行量的大幅提高。”上述通航人士指出。
空管基建获国家投资
“上述规定出台意味着‘到2015年实现全国范围内低空空域全面开放’的目标可以实现,但至于飞不飞得起来,还取决于基础设施的完善。预计规定公布后,将引发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性热潮。”上述通航人士解读到。
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环节较多,在许多通航业人士看来,目前亟待补齐的短板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低空航图的绘制,有了低空航图,才能有明确的路线可飞,这是低空空域飞行的基本前提;二是通航机场或通航起降点的建设,有了通航机场与基地,通航作业方能“有天有地”;三是空管系统合理配置,空管系统到位,才能知道“怎么飞、如何飞、安全飞”,这包括监视、通信、导航等设施的建设。
意见稿对通航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方面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如:“目视飞行航图”由国家空管委办公室统一管理,并由其指定专门机构制作发行;“低空飞行服务站”由民航局根据地方政府需求提出规划,上报空管委批准,国家适当投入、地方政府主导建设,地方政府或委托行业协会及运行公司管理,民航负责行业监管;民用机场(通用机场)及航路航线附近地区的建设和后期运营维护保障由民航负责,其他区域则由军航指导,地方政府负责建设和运营维护保障。
空管系统建设将获得国家的大力支持。意见稿指出,低空空域的信息保障体系包括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等,将由国家空管委统一规划,国家投资,民航和地方政府分别建设。
此外,意见稿就不同空域对航空器的配置标准也进行了明确规定。如在管制空域使用的航空器需配备甚高频通信设备、高精度高度表、二次雷达应答机和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设备(ADS-B);监视空域中,航空器需配备甚高频通信设备和ADS-B;报告空域及目视飞行航线则无上述要求。
“这意味着,一旦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规定进入实施,全国低空范围内的通信导航体系、通航机场、低空飞行服务站(相当于通信导航体系在地面的基站)等将大规模建设,并有望获得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资,相关设备提供商将获得商机。”一位通航产业分析师指出。
通航产业闻风起舞
在今年4月份召开的“2014亚洲公务机展”上,中国民航局副局长王志清透露,民航局将在年内推出多项通用航空扶持政策,如编制通航发展规划、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自建通航机场,支持各地民用机场设置商务航空功能区,简化飞行员引进审批条件等。
业内人士认为,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规定等政策的出台,将为长期制约通航发展的最大心病——空域问题扫清障碍。加上通航配套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陆续出台,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将真正迎来产业爆发期,蓄势已久的产业链上市公司也将获得用武之地。
空管系统设备提供商将有望最先获益。根据意见稿提出的不同空域对航空器的装备要求,未来,二次雷达应答机、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设备(ADS-B)等将广泛应用。相关上市公司包括:空管自动化系统产品领域的川大智胜,ADS-B系统建设能力位居国内前三的四川九洲(主要是其收购的九洲空管),民用雷达整机及配套产品研发生产商四创电子、国睿科技等。
通航机场、低空飞行服务站的大规模建设将利好机场地面设施提供商,如机场地面设备及配套龙头威海广泰。
低空空域放开将极大利好通航产业发展,从而带动通用航空制造、运营、维修、培训等环节的发展,相关上市公司包括哈飞股份(中航工业唯一直升机制造平台)、伊立浦(直升机、无人机制造)、中信海直(海上直升机运营)、海特高新(通航飞机维修、培训)等。 (责任编辑:朱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