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民航空管系统在北京召开雷雨天气运行保障研讨会,交流雷雨天气应对措施,并就民航空管系统雷雨天气运行提出10条要求,其中特别提到“每天10时前对首发机场航班不限制”、“对北京首都、上海虹桥、上海浦东、广州白云、深圳宝安、成都双流、西安咸阳、昆明长水机场实施不限起飞,遇到恶劣天气和军方活动除外”。
这些空管系统内部应对雷雨天气的举措,经部分媒体错误解读为“京穗沪等8大机场‘不限起飞’”的延误整顿措施之后,引发轩然大波。有人甚至认为,“航班或将现‘空中排队’现象”,同时引起了“民航会以牺牲安全来换取航班准点率”的担忧。
“民航运输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安全,在这一前提之下才能开展其他工作”。民航局有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8大机场的起飞航班数量占全国的30%以上,并不是所有航班。被相关媒体有意或无意忽略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即“遇到恶劣天气和军方活动除外”。对民航而言,安全是头等大事,一切生产运营都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民航牺牲安全改善准点是绝无可能的,也不会不考虑实际情况就让“所有飞机都挤上航路”,因为这种做法会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在民航系统看来,这次空管系统的10条改进措施可以给旅客带来诸多好处。7月31日,民航资源网载文认为,空管10条措施有可能带来以下改变:旅客可以选择早上10时以前的航班,会更加准点。航班运行协同决策系统(CDM)可以让航班的排队透明化、精准化,减少插队等人为操作情况,帮助航空公司更加精确地计算上客时间、推出时间,减少飞机关舱门后旅客在密闭狭小客舱内的等待时间,这些都可以提高航班的准点率。大区统一协调、跨区统一协调、视频协调长守等措施,都将减少由于协调问题导致的流量控制冗余,更为高效地利用空域,减少不必要的额外流量控制,提高航班的准点率。
航班延误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非适航天气的原因,也有航空公司运力调配、空中飞行管制、机场突发安全事件、个别旅客延迟登机等其他方面原因。这些因素有可控的也有不可控的,但最终的结果都会造成航班延误。有民航专家认为,航班延误是“共输”的博弈,涉及民航旅客、航空公司、民航机场、辅助单位、空域管理部门,他们都是航班延误的“受害者”。
因此,更有意义、更理性的做法是各方彼此理解,共同努力将航班延误带来的损失减到最小。这其中,在空域资源紧张、天气因素不可控的情况下,加强民航系统之间、民航与旅客之间的信息沟通十分重要。许多因航班延误而产生的冲突,追根溯源其实还是沟通的缺位。让旅客按时准点平安抵达目的地,毕竟是旅客和民航乐见的结果,加强沟通和理解,让航班延误问题早日得到缓解,也是各方共同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朱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