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公司(Boeing Co.)的一份报告预测,未来二十年航空业将成为全球性高速增长的行业,航空租赁业迎来发展的春天,而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租赁市场。 “中国民用飞机大会”上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波音和空中客车飞机1340架,近45%约600多架采用经营租赁方式,但其中只有40多架是由中国的租赁公司经营的。近四年来,中国租赁公司在该领域迅速崛起,奔向抢食蛋糕的路上,可预见,未来这一市场将上演全球范围的激烈竞争。 欧美危机 市场东移 近一个月,中国在航空租赁领域动作频频。 2011年12月15日,注册在天津东疆保税区的“燕山航空租赁产业基金”宣布获得国家发改委股权投资基金备案。据了解,作为国内首支航空租赁产业基金,该产业基金的首期资金已经到位并开始运作,将主要以航空租赁业和航空上下游产业链为重点投资方向。 2011年12月8日,中国飞机租赁有限公司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ommercial Aircraft Corporation of China,Ltd.,简称“中国商飞”)在香港签署了20架C919大型客机订购协议。自2011年10月以来,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简称“工银租赁”)和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交银租赁”)已分别与中国商飞签署了45架和30架C919大型客机启动订单协议。 2011年12月初,渤海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渤海租赁”)宣布24.3亿元收购海航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简称“海航香港”)100%的股权,借此杀入飞机租赁市场。此前,渤海租赁凭借收购ST汇通的控制权,成为A股市场唯一上市的融资租赁公司。 2011年12月10日,在金融危机中饱受创伤的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宣布出售旗下飞机租赁业务,由于在金融危机中RBS接受了政府的经济援助,该行计划逐渐售出非核心业务,国开行将参与并购该公司,如果成功,将大大增强该行旗下国银租赁在航空领域的实力。 中银航空租赁私人有限公司(简称“中银航空租赁”)副董事长王谊在2011年底亚洲制造业协会年会上发言认为,金融危机改变了全球市场格局的发展方向,东移的速度加快,中资系的租赁公司排名大幅提升,中国租赁公司将在飞机租赁业务上迎来发展的好时期。 2006年,连前十名都进不了的中银航空租赁(当时应为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如今是全球排名第五的飞机租赁公司,在亚洲市场排名第一。根据波音公司的预测,从现在到2030年的未来近20年内,中国将需要引进5000架新飞机,价值6000亿美元。其中,以租赁方式获得的飞机将占总数的45%,即2700亿美元的新增市场。 反观传统的欧美市场,受累于欧债危机,航空业流动性不足、市场更趋向于避险。 银行体系的危机直接作用于航空业。业内人士分析,欧债危机越演越烈,导致欧洲银行整体信誉下降,体系内美元流动性不足,迫切需要资金以满足资本金率的监管要求。由于欧洲银行尤其是法资银行是支持航空业最主要的银行,负面影响使得欧洲银行大幅度减少对航空业的贷款。 因为担心出现下一个雷曼,欧洲银行债务市场被关闭,就像2008年美国关闭了航空债务市场一样,采取了同样的手段,直到现在,美国航空债务市场都没有再恢复。 资本市场上,2011年一季度以来,欧美航空市场股票发行市场也已经疲弱,尤其好几家IPO在市场上停止发放,或者是缩减规模、减少发行量,这都是由于美国主权评级下调和欧债危机的负面影响,整个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使银行更加保守,资金流动性不但没有像年初预期那样放松,实际上还在继续紧缩,包括债券和IPO融资都受到影响。 国内配套设施先天不足 缺钱是欧美航空市场被看弱的最大原因。 航空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因为单价高,企业需要巨额资金支持用以购买飞机——原本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地区,由于金融市场发达、融资渠道多样,可以保证充足的资金来源,在降低融资成本和规避财务和外汇风险方面,这些国家也有成熟的经验。相比而言,中国市场流动性充足但缺乏完善的制度和政策支持航空租赁业的发展。 对于国内的租赁企业而言,银行是主要的融资渠道:目前的融资成本太高,无法体现租赁的优势,也限制了租赁公司利用国内资金运作飞机租赁的业务;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的租赁公司归属不同的监管机构(银监会和商务部),股东背景也不尽相同,使得资金实力相差悬殊。如银行系租赁公司可以采用同业拆借的方式融资,其他租赁公司则大多依靠贷款。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租赁融资处处长彭爽证实了这一点,“对银行系租赁公司,我们主要采用同业拆借的方式,外商系和其他租赁公司主要采取银行信贷的方式融资,因为贷款要受制于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实际上贷款要高于同业拆借的成本。”据彭爽介绍,工行2010年4月推出租赁融资专业产品线,主要目的是为从事租赁业务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已经开展合作的有约60家租赁公司,截止目前累计发放贷款400亿元。 货币政策一旦发生变化,企业的收益就会受到影响,今年央行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融资成本应声而涨,甚至吞噬掉部分公司的全部利润。由于飞机租赁主要以美元结算,国内美元流动性紧张,而且融资成本高,境外资金明显比境内资金便宜,因此,民生租赁公司希望可以到境外融资。 此外,中国对从国外购买引进飞机实行进口许可制,国内租赁公司没有引进飞机的许可,在进出口事务、外汇融资结算等方面均遇到较多操作上的困难。外汇问题上,外管局限制境内金融租赁公司与境外承租人间的美元结算交易,也缺少针对金融租赁公司开展外汇交易的明确解释。 王谊认为,在中国开展飞机租赁业务,除了多头监管、法律条文不规范及人才匮乏等问题,最大的障碍是税收。举例来说,在新加坡经营飞机租赁公司,只需要缴纳5%的所得税、爱尔兰缴12%,此外没有其他任何的收费了,但是在国内经营飞机租赁业务,需缴纳25%的所得税、5%的营业税、17%的进口增值税、5%的关税、0.1%的印花税等,总体税负远远高于国际市场。 也就是说,如果国内租赁公司从国外购买飞机租给国内航空公司,租赁公司只能将这些进口税费作为购置成本摊进租金,因此,与国外租赁公司报价相比,国内租赁公司会高出约10%-20%。 2010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巍华提出“推进中国飞机船舶租赁业务发展”的提案,在提案中马巍华分析了在国内开展飞机租赁业务的一大难题——海关税收,由于设备融资租赁和设备购买面临不同税收待遇,比如航空公司进口特定规格的飞机享受进口关税1%和增值税4%的税收优惠,而金融租赁公司进口同样规格的飞机则执行进口关税5%和增值税17%的政策,这极大的限制了航空租赁业务的发展。 “特殊目的”租赁兴起 由于从国外购买飞机面临较重的关税负担,因此目前国内金融租赁公司会选择在爱尔兰或者其他避税港等境外地区按照SPV模式购买飞机,然后再将飞机租赁给国内航空公司,达到降低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的目的。 SPV(SpecialPurposeVehicle)即特殊目的公司,是指为了实现特殊目的而成立的法律实体,SPV作为名义出租人,由SPV所有的单价飞机作为租赁标的物,出租给承租人营运,是目前国际航空业的普遍做法。 与国外相比,中国SPV租赁起步晚。2010年1月13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关于金融租赁公司在境内保税地区设立项目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通知,国内银行系的融资租赁公司,按照该通知相关规定通过在境内保税地区设立专门项目子公司(SPV)方式所开展的融资租赁业务。目前,中国的上海综合保税区、北京天竺保税区和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等三家都开展SPV融资租赁方式。 2010年3月31日,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民生金融租赁”)在天津东疆保税区注册了第一家项目公司,首架以SPV租赁模式完成的公务机“民生001号”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首航,宣告中国租赁行业第一家单一项目公司成立。此后的6月,交银租赁和招银租赁也在上海综合保税区注册了6家SPV项目公司。 截至目前,在天津东疆保税区已积累完成租赁飞机49架,完成租赁资产40亿美元,租赁对象包括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imited,简称“国航”)、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outhern Airlines Company Limited,简称“南航”)和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Hainan Airlines Company Limited,简称“海航”)等多家航空公司。而民生金融租赁自从设立国内第一家公务机单机公司,目前已完成23架飞机租赁业务。 业内人士分析,虽然目前打破了SPV租赁的国际垄断,但其发展也面临一定的挑战,比如政策方面的配合、资金的供给和人们的观念等问题都困扰着SPV租赁在国内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内租赁公司要具备与国际竞争对手一较高下的实力,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看似风生水起 虽然波音公司给予了极有利的预测。但在整个航空金融市场上,国内的租赁公司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进入核心位置。工银租赁的总裁丛林曾分析,中国租赁公司只占国内航空租赁市场10%左右,另外90%的飞机是由国外专业飞机租赁公司或外资金融机构提供的。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上述成本、政策压力所限,另一方面是市场开放不足。 20世纪中期,美国兴起融资意义的飞机租赁,并迅速成为国际上飞机融资的基本渠道之一。但直到1979年,时任中信公司董事长的荣毅仁访美时,才在旧金山的一个午餐会上第一次听说了飞机租赁。 会晤中,荣毅仁终于明白,原来很多企业的大型设备,包括外国航空公司的飞机,是从银行开办的租赁公司租赁得来的,这对于当时外汇极度短缺的中国政府来说,是非常实用的工具。归国后,他开始积极推动这一模式,到1980年夏天,在中信的推动下,民航局与美国汉诺威尔制造租赁公司和英国劳埃德银行美国分行合作,采用杠杆租赁的方式从美国引进一架波音747SP飞机,由此迈出了中国民航利用外资融资租赁飞机的第一步。 此后,中国航空公司逐渐接受租赁方式,开始从国外引进大量的飞机,但是,对制度环境要求极高的中国飞机租赁业却遭遇重重阻碍,2000年以前,国内开展经营性和融资性租赁业务的公司超过60家,却没有一家涉足飞机租赁业务。 2000年,深圳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国开行旗下国银金融租赁前身,简称“深圳金融租赁”)涉足飞机租赁业务,成为中国首家开展飞机租赁的本土租赁公司。2007年2月,银监会发布修订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规定中国国内和国外商业银行可以在华设立或参股金融租赁公司,这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飞机租赁面临的困境。 这几年,中资银行、飞机制造企业和航空公司进入这个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了航空租赁企业群,中银航空租赁尤其引人注目,2006年底,中国银行通过100%收购海外优质飞机租赁公司的方式打入国际航空租赁市场,转而攻回国内市场,取得巨大成功。表现不凡的还有同样出身银行系的民生金融租赁,自从2009年正式进军航空租赁市场,民生金融租赁就以公务机和直升机的租赁业务作为核心发展航空业务,如今已发展成为公务机领域亚洲最大的租赁公司。 一定程度上,中国租赁公司的发展打破了航空租赁市场由国际资本垄断的局面,但现实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对于参与这一领域的租赁企业而言,市场的扩大固然引人,但居高不下的成本更限制了施展的空间。一业内人士坦言,目前国内租赁公司的现状是,资产规模增长速度比较快,但公司往往涉及很多租赁行业,包括电力、基础设施和航空等,专注于某一行业的专业公司在国内还没有出现,而对租赁公司来说,对资产的专业管理和趋势的准确判断,才能有效地控制巨大的风险。“比如像通用集团(GE)旗下的飞机租赁公司,会对未来三到五年的航空趋势做判断,然后提早预订机位,在行业低迷期管理好机队,在繁荣期出租资产。” (责任编辑:朱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