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发改委宣布9日零时起下调成品油价格。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8日还是决定小幅下调了汽油和柴油价格。自2008年底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实施以来,我国国内成品油价格共计调整16次,其中10次涨价6次降价,油价总水平有所上升。 近三年来,在国际油价在每桶35美元至126美元之间剧烈调整之时,不时总有一些网友认为国内油价“涨多跌少”“涨快跌慢”。这种观点是否属实?记者就此采访了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 国际油价“涨多跌少” 今年4月7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总体呈现高位震荡态势。 4月中下旬至5月初,国际市场油价继续震荡上行。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和英国北海布伦特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一度涨至每桶110美元和120美元以上的高点;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参考的三种原油平均价格达到每桶120美元左右,远远超过了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规定的4%调价边界条件。但考虑到下游行业承受能力和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压力,国内成品油价格未随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相应提高。有关企业按照上游补下游的利益调节机制,原油价格上涨因素在企业内部消化。 5月上旬以来,国际市场油价高位徘徊。受欧美经济复苏势头放缓影响,国际市场油价一度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之后,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直维持在每桶90-110美元和105-120美元之间;三种原油价格按22个工作日计算,虽然有所降低,但仍维持在每桶110-115美元之间,没有达到降价的边界条件。 8月初以来,国际市场油价震荡下行。由于美国和欧洲债务危机日益加重打击了投资者信心,加之市场担忧欧美经济二次探底,国际市场油价震荡回落,特别是9月下旬以来加速下跌,10月4日,WTI和布伦特原油价格分别跌至每桶75.7美元和99.8美元。 他说,如果单纯从时点价格比较,国际市场油价从前期每桶120美元的高点回落至目前水平,下降幅度确实早就超过了4%,但从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看,有一个逐步回落的过程,近日才达到4%的调价边界条件,国家因此决定适当降低国内成品油价格。 国内油价不存在“涨快跌慢”等问题 曹长庆说,在成品油调价操作中,每逢国内油价需上调时,因要考虑对下游行业影响以及通胀压力,国家不仅适当控制调价幅度,还经常推迟调价时间;每逢国际市场油价大幅下跌时,国家即按当时国际市场油价与上一次调价时水平所对应的降幅及时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因此,从调价操作时间看,不存在“涨快跌慢”问题。 他说,消费者之所以出现误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和调价操作办法比较复杂。计价周期为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虽然熨平了油价变化的波峰波谷,但客观上也会导致国内外价格变化不同步。“目前我们正在总结评估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对这些问题将着力在下一步完善价格机制时加以研究改进。” 在回应“涨多跌少”的质疑时,他说,2009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总体上呈现震荡攀升态势,美国西德克萨斯原油和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分别从2009年初的每桶35美元和40美元左右涨至目前80美元和100美元左右,今年4月最高时分别涨到114美元和126美元左右,涨幅超过200%。 “从国内市场看,为减缓国际油价上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国家综合考虑国内经济形势、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因素,对成品油价格进行了适当调控,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应提高70%以上,但实际仅上调了50%左右。”他说。 按照现行定价机制,国内油价调整主要是依据国际市场一段时期内相关原油价格变动情况。国际市场某种原油某一天或某几天价格变化较大时,国内成品油价格可能不会调整,只有当国际市场相关油种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国家才会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这主要为了避免国际市场油价剧烈波动导致国内油价频繁调整。 三大油企奉命在炼油业务亏损情况下保障供应 曹长庆说,今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总体出现大幅攀升,国家综合考虑国内经济形势、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因素,加大了对国内成品油价格的调控力度,炼油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对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要求石油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内部上下游利益调节机制作用,平衡好各环节利益关系,确保了成品油市场基本稳定供应。 他说,近日国际市场油价回落,炼油企业生产成本有所降低,但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后,炼油企业亏损局面难以扭转。 这次调价后,有关部门已明确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公司继续发挥企业内部上下游利益调节机制作用,缓解炼油企业困难,做好成品油生产和调运的衔接,优化产品结构,保证市场供应;加强综合协调和应急调度,尤其是保证农业秋收秋种用油需求。 (责任编辑:朱亮) |
|
|
||||||
|
|
||||||
|
|